论环境民事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Abstract]:The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the burden of proof can balance the rights of both parties in the civil tort litigation, and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the allocation of the burden of proof can hardly accord with the particularity of environmental tor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inversion of burden of proof in environmental tort litigation has the effect of balancing the status of both parties, reducing the difficulty of collecting evidence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vidence. However, the reversal of burden of proof in our country's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 remains to be improved.
【作者单位】: 吉首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CFX039)
【分类号】:D922.68;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马栩生,吕忠梅;环境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刘雪荣;刘立霞;;论环境污染侵权诉讼中的证明责任[J];河北法学;2006年10期
3 奚玮;余茂玉;;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妨碍[J];河北法学;2007年03期
4 谢伟;环境侵权诉讼举证责任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4年04期
5 刘永希;;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特殊性[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郑世保;;环境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之重构[J];求索;2008年07期
7 彭本利;;解读《侵权责任法》对环境污染责任的规定[J];世界环境;2010年02期
8 程春华;;举证责任分配、举证责任倒置与举证责任转移——以民事诉讼为考察范围[J];现代法学;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延满;冉克平;郭鸣;;企业法人目的范围外行为新探——兼评《合同法》第50条之规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施鹏鹏;;论无罪推定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3 谈萧;;客户资料保护:从竞争法到版权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4 郑晓剑;;我国民法典中成年监护立法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5 李汉昌,陈金玲;督促程序中债权人的程序障碍——兼论督促程序的发展完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6 董新凯;俞佳;;论反垄断法中的民事责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董新凯;郁尊科;;论反垄断法实施中的专家参与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郑晓剑;陶伯进;;侵权责任能力视域内《侵权责任法》第32条与第33条之解释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何艳芳,余茂玉;执行竞合问题之构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傅书峰;;物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家林;;浅议立法语词规范化[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秘明杰;;环境侵权及其不确定性分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4 贾爱玲;马婵娟;周红占;;水权之界定[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邓海峰;李燕;;论环境法制建设中对行政强制机制的监督[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谢海波;唐瑭;;论环境责任保险合同之原则[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郑显芳;;再论环境侵权行为的举证责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兰希;;论环境侵权构成要件中因果关系的低标准证明[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蒋桥生;;让调解走进“禁区”——民事诉讼调解范围与限度之扩张[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尚洪立;邱新华;;嫁接与耦合:法院调解正当性的现实出路——以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为切入点[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高田甜;WTO争端解决机制证明负担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殷悦;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俊峰;信托财产权能的效用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胡宜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参加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士锋;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陈云霞;知识产权托管及其托管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雕;行政诉讼原告举证责任的承担[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f,
本文编号:2312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312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