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正义视域下的公众参与
[Abstract]:The essence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lies in the rational and equal distribution of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burdens among social members. The lack of a sound syste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environmental injustice. By establishing a complete syste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we can effectively correct environmental injustice and realize environmental justice by promoting public substan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decision-making. The existing syste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n China has many shortcoming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We should adopt all kinds of effective ways to perfect the syste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decision-making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nvironmental justice among the members of our society.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国土资源法律评价工程实验室;
【基金】:教育部201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82003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UG090114)
【分类号】: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郇庆治;;终结“无边界的发展”:环境正义视角[J];绿叶;2009年10期
2 胡中华;;论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公众参与[J];青海环境;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国友;詹铁柱;;生活垃圾处理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选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2 茜坤;夏少敏;闫献伟;;论环境行政的公众参与[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7期
3 程子君;李志强;;中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不足及其原因探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9期
4 金亮;曾玉华;赵晟;;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问题与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12期
5 徐焕;;生态政治视角下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徐利飞;安明莹;;基于循环经济的环境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09期
7 颉茂华;王珉;刘向伟;;环境管理会计理论框架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0年03期
8 崔志勇;;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之公众范围的界定[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9 朱谦;;城市规划环评中公众意见的表达途径——以厦门市海沧南部地区规划环评公众参与座谈会为例[J];城市规划;2012年06期
10 邝奕轩;杨芳;;城市湿地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J];城市问题;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芳;王书明;;刍议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陆源污染防治机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崔金星;;生态文明语境下的消费者责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朱谦;;环境公共决策中信息公开的价值与规范研究——基于近年来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争端个案的解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吴珊;;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立法初探[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5 吕楠;向鹏;周天源;;浅析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6 刘芳;李慧明;;论循环型社会的法律制度[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林慧;鞠美庭;刘伟;王大为;;论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8 田阳光;聂英姿;;加强战略环评,促进可持续发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左晓利;;我国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改革中的公平问题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彭俊;;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立法完善[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俊杰;利益均衡视角下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锦辉;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地方性法规立法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5 赵红超;环境资源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朱凤义;转型中国法律实现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英;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8 彭善枝;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9 廖国礼;典型有色金属矿山重金属迁移规律与污染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10 李阎魁;城市规划与人的主体论[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会静;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周青;节能减排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茂庆;我国环境信息公开中义务主体的作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赵国良;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现状及问题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梁燕;企业环境会计准则可行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李文超;公众参与海洋环境治理的能力建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潘科;集装箱港口环保管理体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郭志锋;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完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李剑文;论可供选择制度对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扬勇;;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兼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J];河北法学;2007年04期
2 郇庆治;;“增长经济”及其对中国的生态影响——红绿生态社会主义选择的可能[J];绿叶;2008年06期
3 郇庆治;;生态现代化理论与绿色变革[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02期
4 程晓冰;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J];水利发展研究;2003年08期
5 唐俭;;浅析我国环境保护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J];山东审判(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奔;;环境正义与公众参与——协商民主理论的观点[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2 齐树洁;程翔;;接近“环境正义”:域外经验与我国实践[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3 孙大鹏;;环境NGO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探讨[J];甘肃农业;2009年01期
4 阚宏悦;;论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J];知识经济;2009年03期
5 张月;;浅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9年15期
6 王嵘;;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浅析[J];江西化工;2011年02期
7 郑永挺;杜娟;;谈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制建设[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9年05期
8 刘旭芳;王明安;;对《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公众参与制度的思考[J];中国发展;2005年04期
9 熊焕喜;全正楷;;简析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1年04期
10 陶汝君,吴雪梅;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J];四川环境;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向一;陶蕾;;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由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议案引发的思考[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2 邱鹏飞;雍国玮;郝思特·绍尔;;德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两阶段公众参与[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润羊;花明;;可持续发展中的公众参与[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4 尹根成;盛志辉;郭洪光;乔冬云;;如何在社会服务行业环评项目中开展公众参与[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5 王佩儿;周琼;;宁波环评工作中的公众参与问题[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6 刘明;唐春媛;;试论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A];城市规划决策民主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苏美蓉;刘仁志;程红光;杨志峰;;关于深化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几点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8 高超;阎伍玖;;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探索[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周玉梅;;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势在必行[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10 廖华;;论《环境保护法》中制度条款的完善[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沈殿忠;规范城市建设需要公众参与[N];沈阳日报;2007年
2 晓明邋吕超;超市污染 百姓评估[N];太原日报;2007年
3 陈丽君;明确环境权是公众参与的前提[N];中国信息报;2007年
4 林培;推动公众参与 共创生态文明[N];中国建设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康伟 孟祥宁 云菲 张亚萌 本报驻上海记者 杨雪华 梁s,
本文编号:2339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339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