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思考
[Abstract]: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are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Under this background,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onstruct and perfect the legal system of circular economy in our country. Clear legislative purpose, complete legal structur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ordination and rationality of the law are the main standard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of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 The contents of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and taking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Constitution, and a complete legal system composed of the basic law of circular economy, special laws and related laws should be constructed, and the matching and coordination of laws should be emphasize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ircular economy law is the key to perfect the legal system of circular economy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公共治理视角下我国静脉产业发展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0YJA790139) 上海市教委创新重点项目“循环经济背景下上海静脉产业发展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3ZS06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6;D922.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冬梅;;论循环经济地方立法体系的构建[J];生产力研究;2009年18期
2 范红霞;;循环经济法的基本制度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31期
3 孙佑海;丁敏;;《循环经济促进法》有效实施的思考和建议[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年02期
4 李丹;;《循环经济促进法》施行效果评估分析[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徐文煜;;我国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度创新与完善[J];生产力研究;2011年07期
2 吴斌;;论循环视角下经济法制的完善[J];商场现代化;2011年10期
3 周达;;我国循环经济政策现状、环境及导向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王浩;;基于域外立法经验的我国循环经济法制构建[J];求索;2012年12期
5 韦优愿;;广西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规制研究——以固体废弃物处理为视角[J];商;2013年10期
6 付晓松;;论循环经济立法的完善[J];西安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7 廖华;万子姣;;《循环经济促进法》在民族地区实施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李丹;;《循环经济促进法》施行效果评估分析[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星;;发展循环经济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09期
2 谢秋凌;;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保障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年04期
3 孙佑海;丁敏;;《循环经济促进法》有效实施的思考和建议[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年02期
4 李冰强;;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公众参与:问题与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伟伟;;日本循环经济立法的背景分析及启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林强;谢志忠;游少萍;;加快推进循环经济立法[J];发展研究;2007年03期
3 林天锋;努力确立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李长健;江晓华;;循环经济语境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J];长白学刊;2006年02期
5 陈序;;论兴建循环经济园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大连干部学刊;2006年12期
6 杨勰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6年20期
7 黄华绮;;循环经济与“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J];湖湘论坛;2007年03期
8 杨再鹏;;循环经济立法的思考[J];中国石化;2007年12期
9 李娜;李平;;循环经济中的自律和他律——用法律手段调控经济[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年09期
10 董素;赵望锋;赵芳;乔宇;;构建山东省循环经济地方性法规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艳秋;;构建循环经济模式 实现大庆经济可持续发展[A];2005年发展循环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马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A];2008年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王密;屠玉麟;何谋军;;浅析《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花军;;发展循环经济、振兴龙江森工 促进龙江人造板工业的可持续发展[A];林木机械装备与循环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梁金久;徐朝阳;逄中松;;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矿区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A];山东生态省建设研究(2004)[C];2004年
6 查德民;刘登义;陈明林;;关于休宁县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柳奇;;循环经济与新疆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牟义军;周纯;陈涛;张雯煜;;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以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台州市为例[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9 周凤禄;张廷安;;物质流分析的研究与应用[A];第十三届(2009年)冶金反应工程学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申谱;;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几点对策[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亦工 实习记者 赵娜;曹海霞:起点是节能减排,过程是循环经济,终点是可持续发展[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2 钱易;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N];人民日报;2004年
3 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高艳云;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可持续发展[N];科技日报;2009年
4 黄贤金 丁忱;循环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N];人民政协报;2003年
5 宗春启 童曙泉;“蟹岛”模式诠释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N];科技日报;2004年
6 王翰林;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N];科技日报;2003年
7 钱易;循环经济开拓可持续发展之路[N];经济日报;2004年
8 李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9 袁文芝 实习生 翟红刚;这里显现循环经济雏形[N];科技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赵 峡 余晓勇;天津:“循环经济”走出可持续发展之路[N];经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善枝;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2 周玉梅;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王文娟;企业绿色逆向物流决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胡望明;大型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周新迁;中国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杨建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D];东北大学;2006年
7 孟耀;绿色投资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8 王仲t@;黑龙江省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9 任庆;中国循环型社会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严江;四川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书霞;中国循环经济立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2 杨薇薇;关于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3 王世栋;吉林省发展循环经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贺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白亚锋;中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D];山西大学;2007年
6 胡希庆;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刍议[D];吉林大学;2007年
7 牟向阳;我国循环经济评价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王建新;循环经济的环境法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9 赵洋;中国循环经济立法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 单虹;衡阳市绿色物流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911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391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