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环境立法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should be based on the full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alize the win-win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this kin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objectively and integrates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o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protection and support of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Therefore, our country should continue to promote and perfect our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省环境保护厅;
【分类号】:D92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敏雪;绿色GDP的认识误区及其辨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荣芳;WTO框架下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法律冲突与协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唐建生;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余明江;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黄兴国;把握社会发展的辩证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万俊,章玲;中美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权力机制研究[J];北方环境;2004年02期
6 廖建凯;国内环境民间组织合法性初探[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3期
7 张小军;;论环境参与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7期
8 曹海英;公平原则的环境伦理学阐释[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王建聪,魏发辰;公路运输企业技术创新的充要条件和发展趋势[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宋豫,吴宇;尚未出生的后代的环境权探析[J];商业研究;200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琳;李希昆;;再论环境侵权因果关系推定之适用[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2 孙雯雯;;我国流域管理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创新[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3 王战江;周桂党;;关于黄河污染成因及其治理的法制思考[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4 薛文森;;我国环境安全问题研究[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5 周琛;;环境标志立法保障探微[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6 张国徽;;试论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7 史祥龄;;试论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8 张文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立法完善探析[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9 常纪文;;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的法制培育问题——日本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任清娟;;浅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公众参与[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3 冯颜利;论全球发展的公正性[D];苏州大学;2002年
4 王永清;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5 方可;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D];清华大学;2000年
6 李志青;互动、社会资本与可持续发展中的技术扩散[D];复旦大学;2003年
7 李学良;文明的历史脚步——建国以来滇南少数民族农地利用模式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8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tD;超低生育水平下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丙辉;环境问题对世界经济政治关系的影响及我国对策[D];河北大学;2000年
2 雷隆;试论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赵英杰;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投资项目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4 刘红艳;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1年
5 黄春春;关于制定可持续发展伦理对策的构想[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6 孔石;中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法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7 颜士鹏;中国自然保护区立法的现状评价与完善[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8 李祥妹;产业带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任宪友;可持续发展适度人口理论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姚辉;东道国环境法律的变化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相权;;加强法制观念全面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2 罗典荣;环境、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法[J];政法论坛;1983年03期
3 肖隆安;;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与环境立法[J];法学评论;1983年Z1期
4 欧阳鑫;;关于建国以来我国的环境立法[J];法学评论;1984年01期
5 薛景元;;经济特区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初探[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6 陈立虎;;尼泊尔自然保护立法简介[J];法学评论;1985年02期
7 张孝烈;;略论环境保护法的比较研究[J];现代法学;1985年01期
8 沈乐平;;公害罪刍议[J];现代法学;1985年02期
9 李忠武;香港的环境问题与环境立法[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10 刘大群;;国际环境外交的新动向[J];国际问题研究;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旭光;杜舰;;国土资源可供性评价系统研究[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2 唐克丽;贺秀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侵蚀环境调控[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3 黄永基;陈晓军;;加强水资源需求管理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水资源需求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4 尹改;;中国环境保护技术政策框架及实施方式[A];’99中国国际环保展专题报告会论文集[C];1999年
5 钟祖恩;;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设赣南绿色产业区[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6 刘永;;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管理问题[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7 刘国成;;广州环境与经济同步走向国际化初探[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邓宁丰;戴尔烈;刘显荣;马永华;;AFGD气动脱硫技术发展及其应用[A];中国二氧化硫污染治理技术国际会议大会发言汇编[C];1999年
9 李士琦;刘润藻;李京社;曲英;兰德年;郭征;;可持续发展和我国炼钢方法结构的几点思考[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9年
10 范维唐;;可持续发展与煤炭科技新趋势[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德刚 韩民青 辛世俊;三人谈:新锐目光看可持续发展[N];北京日报;2000年
2 颜昌远;北京要管好用好“三盆水”[N];北京日报;2000年
3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成思危;我国膜工业与可持续发展战略[N];中国化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郭薇;循环经济是解决污染的根本之路[N];中国环境报;2000年
5 王明远 韩茂森;美国严格责任法在环境侵权救济中的运用[N];中国环境报;2000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 田雪原;适应老龄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N];中国老年报;2000年
7 本报评论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N];中国人口报;2000年
8 曾小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为价值最大化[N];发展导报;2000年
9 穆永吉(作者系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族地区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N];甘肃日报;2000年
10 张晓荣;生态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战略[N];贵州政协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杜万平;环境行政权的监督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张毅;生态主义视角下的政策分析理论初探[D];吉林大学;2006年
4 刘爱军;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5 侯胜田;北京家具企业可持续发展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邓曦东;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李丹;环境立法的利益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唐萌;迈向互动式公众参与理念[D];吉林大学;2009年
9 陈华荣;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琳;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EMS)在国内建筑企业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1年
2 朱洁;环境法的经济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3 余伟京;论建立解决环境冲突的公众参与机制[D];福州大学;2003年
4 王彦军;欧盟的环境政策与环境外交[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5 李玉荣;中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6 杨晶;排污权交易制度基本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7 胡文;环境立法的法理问题及其价值选择[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8 王婷;论可持续发展观下环境立法之目的及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金玲;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统一环境立法构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10 张春云;昆明市环境立法的现状分析与完善[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08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408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