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我国商业银行的环境法律责任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16 17:45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另一方面我国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峻。国家运用法律、政策等途径来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但这一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一方面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方面起着引导企业投资取向的作用。鉴于商业银行特殊的地位,怎样做到商业银行这种表面上不直接与环境资源发生关系的企业也承担环境责任,使商业银行的杠杆作用充分的显现出来,是目前国内外讨论的热点。为了发挥商业银行经济杠杆的作用,应当强化商业银行的环境责任,这是遵循社会契约理论、平衡权利义务的必然要求,是商业银行为因其贷款而使破坏的正义得到校正的表现,是银行减小风险、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完善我国绿色经济制度的需要。 法律作为维持文明社会秩序、提高效率和实现正义的工具,从法律上明确规范商业银行的环境责任,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单独的立法模式使得法律之间无形中产生了许多冲突,整合现有法律的立法模式使得立法的工作量加大,将会使环境保护法太繁杂。这就需要探索出一种新的立法模式。构建专门规定商业银行的环境责任法和对商业银行法、环境保护法修改相结合的综合立法模式,就是本文设想的一种模式,即制定《金融业环境责任法》与对《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进行修改相结合的模式。由于商业银行不直接参与项目的投资建设,但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与环境污染、资源破坏有关系,银行就应为其没有尽到谨慎义务承担相应的环境责任,这种责任的承担是一种无过错的共同连带责任。《环境保护法》作为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应统领《金融业环境责任法》的价值取向。为了维护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减少因保护环境而受到的损失,也应从税收等方面对在环保方面做出贡献的银行给予政策、法律上的支持。同时也要加强各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来完善绿色经济制度。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y has made rapid progress,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our countr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The government uses laws and policies to strengthen the treatmen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ut this problem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solved. As a special enterprise, commercial banks, on the one hand, aim at maximizing the profits of enterprises, and on the other h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the investment orientation of enterprises. In view of the special posi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how to make commercial banks, which are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on the surface, also bear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so that the leverage of commercial banks is fully revealed. I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discussion hot spot at present. In order to play the role of economic leverage of commercial bank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of commercial banks, which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following the theory of social contract and balancing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It is the perform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to correct the damage justice caused by their loan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banks to reduce risks and enhance their own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need to perfect our country's green economy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Law, as a tool to maintain civil social order, improve efficiency and realize justice,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regulate th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of commercial banks. The separate legislative model makes many conflicts between the law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existing legislation makes the workload of legislation increase, which will mak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too complicated. This needs to explore a new legislative model.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prehensive legislative model combining th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law of commercial banks with the law on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mod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s is a model envisaged in this paper. That is to formulate the model of financial industry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law and the law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Since commercial banks are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invest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projects, but the loans issued by commercial banks are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destruction of resources, the banks should bear the corresponding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failure to perform their duty of care. As the basic law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should control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Law.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reduce the losses caused by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we should also give policy and legal support to the bank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axation and other aspect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units to improve the green economy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68;D922.281;F832.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金梓;;转制中国家开发银行环境法律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1年12期

2 李仁杰;;银行业与环境责任[J];世界环境;2011年03期

3 操小娟;新的企业制度对环保的影响及立法对策的分析[J];环境保护;1998年06期

4 Jacob Park ,马宇飞 ,邹晶;日本企业的环境责任[J];世界环境;2005年04期

5 李敏;;公正是承担国际环境责任的必然之选[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6 张平;胡明杰;张雪华;赵金锋;;生态补偿机制中的企业责任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年03期

7 梁秋娟;;生态补偿机制中的企业责任研究[J];魅力中国;2009年27期

8 陈晨;;对环境责任的几点思考——从“权利—义务”到群体利益[J];法学论坛;2006年04期

9 别保强;;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存在问题及采取策略[J];广西轻工业;2008年02期

10 李岩;;循环经济下企业环境责任的变迁与政策激励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盐城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监管体制改革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影响及对策[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二○○三年度招标课题研究报告汇编[C];2003年

2 赵葆华;孟洪涛;张晖;;浅议商业银行增长方式的转变[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徐宁;;商业银行事后监督工作的启示[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邓清;;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策略研究[A];2010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年

5 吴超林;张春生;;中国M2/GDP畸高原因的再考察——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6 苏文川;;服务国家建设 服务商业银行——代前言[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2—2003年度)[C];2003年

7 周洪俊;;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布局的优化与管理[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8 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研究部课题组;沈佩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研究[A];银行与投资——中国投资学会2005—2006年度获奖科研课题选编[C];2005年

9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10 杨坚;;商业银行反假货币工作初探[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8期)[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农行苏州农金学会课题组;环境责任: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新视角[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年

2 程松涛;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合规管理研究[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年

3 王卫平;银监会调整部分商业银行监管职责[N];中国改革报;2005年

4 钟颖;黄奇帆首次披露重庆商行重组内幕[N];证券日报;2005年

5 王书贞;陈艳娇;关于商业银行贷款审计效率的思考[N];中国审计报;2004年

6 时卫干;商业银行业务转型面临技术挑战[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卫容之;上海农村商业银行25日挂牌[N];国际金融报;2005年

8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征求意见稿)[N];金融时报;2002年

9 沈鸿;浅谈建立商业银行治理结构[N];金融时报;2004年

10 侯明新 刘胜军;商业银行现金管理工作有待加强[N];金融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慧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暨南大学;2006年

2 魏世杰;业务分散、空间分散与商业银行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3 薛峰;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孙宏;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管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何亮;商业银行的厂商理论[D];暨南大学;2005年

6 宋安平;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7 任壮;我国商业银行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8 彭纯;商业银行组织管理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方芳;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10 姜美华;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金环;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策略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2 田榕榕;论金融海啸中商业银行盈利变化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邓力;商业银行服务流程再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刘p,

本文编号:2424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424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2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