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利益衡量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26 15:56
【摘要】:在阐述利益及利益法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利益衡量程序与实体及实施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引入社会理性和人文关怀的必要性,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从利益与风险两个方面,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个人、企业、区域及国家层面的利益影响进行了详细、全面的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公共利益之间、私人利益之间等利益关系进行了全景式的深刻解析。对利益衡量方法引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局限性进行了细致分析,并对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利益衡量的实践进行归纳和借鉴,由此,提出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利益衡量的三个具体原则。结合实际案例,运用利益位阶和经济分析法学理论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利益衡量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最后,从利益衡量裁量基准、环境民主和利益救济等方面,提出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利益衡量的各种机制和对策。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 basic theories of interest and interest law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 in China in terms of the procedure and entity of interest measurement and the effect of its implement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introducing social rationality and humanistic care, and establishes the value goal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 to realize fairness and justice.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sorting out the benefit impact of EIA system at individual, enterprise, regional and national levels from two aspects: benefit and risk. On this ba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interest and private interest, between private interest and other interests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 is deeply analyzed in a panoramic way.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necessity, feasibility and limitation of introducing the method of interest measurement into th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sums up and draws lessons from the practice of interest measurement of th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broa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specific principles of interest measuremen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 in China. In combination with practical cas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interest measurement i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est and the theory of economic analysis law.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various mechanism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benefit measuremen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discretion standard of interest measurement, environmental democracy and benefit relief.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杰;;论环境行政中的信赖保护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朱雨龙;孙世群;方红卫;;石化行业环境风险值的经济量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8期

3 肖建红;陈东景;徐敏;于庆东;;围填海工程的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评估——以江苏省两个典型工程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4 戴明忠,唐志刚,王波,王腊春;论区际环境关系及其调控[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3期

5 韩丽,曾添文;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与管理简介[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3期

6 丁晓玲,宋洁尘;析西电东送背景下区域环境利益分配的扭曲[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年04期

7 李艳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王树义;颜士鹏;;论俄罗斯生态社会团体在俄罗斯生态法实施中的法律地位[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周卫;;美国环境规制中的风险衡量[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谷德近;康思颖;;印度环境基本法及其实施的司法能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学贤;;公共利益若干法律问题探讨[A];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林宗浩;;韩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司法审查制度[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潘岳;[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俊杰;利益均衡视角下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刘源;文化生存与生态保护——以长江源头唐乡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孟庆瑜;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4 马晶;环境正义的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陆玮;大亚湾核电跨文化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毕可志;利益平衡机制的行政法表达[D];吉林大学;2006年

7 蔡乐渭;论行政法上的公共利益[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王辉民;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9 游德才;区域一体化对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10 王小钢;追寻中国环境法律发展之新理论[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晖;晋陕蒙接壤区污染环境冲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罗文君;论环境法的利益调控功能[D];武汉大学;2004年

3 肖涛;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司法完善[D];武汉大学;2004年

4 计更野;黑龙江省林区工业企业项目社会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5 杨振发;建立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若干问题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6 范例;环境保护中的利益博弈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杜瑛;社会学范式的大坝项目社会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8 吴良志;利益相关方参与环境管理法律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刘薛;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饶小静;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309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4309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7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