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环境法与公益诉讼的契合性
[Abstract]:In essence, the current litigation system in China is difficult to fully and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public interest of the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law has the attribute of public welfare. The particularity of environmental disputes calls for the emergence of new litigation mechanism.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can make up for its defects.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takes the protection of public interest as its duty and can provide the most thorough relief channel to the infringed public interest. Therefore,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ystem in the litigation system of our country, so that this litigation system,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nherent spirit of environmental law, can better remedy the environmental damag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基金】:武汉大学2008年博士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资助(106)
【分类号】:D925;D922.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思路探析[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7期
2 秦鹏;;公共性增进:《环境保护法》修改的一个基础导向[J];绿叶;2011年08期
3 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戴茂华;吴萍;;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立法完善[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5 刘婷;;法律视域下经济制度对环境保护的影响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20期
6 刘亚立;;浅议环境公益诉讼[J];知识经济;2011年15期
7 曹杰;;浅析环境侵权中的新型公平关系[J];环境科技;2011年S1期
8 孟祥周;陈玲;徐竟成;;高校环境类专业开设环境法课程的现状及思考[J];高教论坛;2011年09期
9 彭立威;;法权意义上的生态人格[J];法学杂志;2011年07期
10 杨凯;熊勇;;论现代环境伦理的演进对环境法的影响[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锡生;段小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环境法律制度的历史性变革[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胡静;;环境安全和环境法的价值追求[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3 刘国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环境法体系创新[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4 周岚;;也谈环境法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5 陈泉生;宋婧;;论环境法的国家干预原则[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6 谢芳成;;环境法的价值取向——生态整体[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7 屈振辉;;生态文明需要环境伦理与法制保障[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屈振辉;;生态文明需要环境伦理与法制保障[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9 王立;;入世后我国环境法二元发展方向的契合与重构[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10 成红;马小希;;环境法的法治保障——法律层次视角的分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珂;“天”“地”“人”与人大的环境法[N];法制日报;2010年
2 记者 郄建荣;非政府组织力推公益诉讼制度[N];法制日报;2011年
3 江西省吉水县环保局 周力;环境法中应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N];中国环境报;2009年
4 陈东;“地球代言人”王灿发与环保的半生缘[N];国际商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张秋蕾;李干杰会见法国生态部部长[N];中国环境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茶莹;环保审判 不仅仅为净水[N];人民法院报;2009年
7 金海统;是继续童话还是重回罗马[N];法制日报;2006年
8 金海统;环境立法:是继续“童话”还是重新自审?[N];检察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吴m#麓 童岱;PX项目成居民“眼中钉”:选址须科学[N];北京科技报;2008年
10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刘若辰;设立“环保法庭”维护公众利益[N];四川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军;环境教育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吴椒军;论公司的环境责任[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巩固;环境伦理学的法学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梅宏;生态损害预防的法理[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姜明;在华跨国公司环境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胡静;环境法的正当性与制度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唐萌;迈向互动式公众参与理念[D];吉林大学;2009年
9 周晨;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邓一峰;环境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燕琼;项目融资环境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2 郭晓雷;论环境权[D];山东大学;2006年
3 姜津津;论环境法的区域控制原则[D];武汉大学;2004年
4 陈明;论污染者负担费用原则[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陈梦源;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及其完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萱;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困境及出路[D];清华大学;2003年
7 胡文;环境立法的法理问题及其价值选择[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8 王伟;论环境法产生及发展的文明与文化背景[D];武汉大学;2005年
9 佘晓阳;论我国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10 林佩瑶;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法的革新[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59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459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