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政府行为博弈市场边界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策略研究”(批准号:2010GXS5D192)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辽宁省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途径与对策”(批准号:L10BJL018)
【分类号】:X321;D922.6;F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云燕;;论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宏亮;;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年30期
2 王朝全;;论循环经济的两大基本经济原理[J];软科学;2006年06期
3 李云燕;;论市场机制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燕;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史宝娟;城市循环经济系统构建及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3 汪斌;基于项目治理理论的公益性水利工程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董骁;论包容循环经济的市场体系建设[D];复旦大学;2006年
5 田春芳;发展中国家社会均衡发展与政府作用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黎雪林;我国循环经济的系统分析、评价与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朱远;中国提高资源生产率的适宜模式与推进策略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杨雪锋;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凌;循环经济的伦理论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一萍;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法律支撑体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3 李克恩;温州发展循环经济对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熊世育;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分析及政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5 孙鑫;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志斌;企业内部控制战略目标:构建与自然资本的和谐机制[J];江海学刊;2005年01期
2 王维国;夏艳清;;辽宁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01期
3 诸大建,周建亮;循环经济理论与全面小康社会[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欧阳志远;论节约型经济系统——《中国21世纪议程》实施的理论反思[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娜;田义文;闫华娟;;论我国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完善[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2 曾涛;夏惠敏;;清洁生产的特征及实施措施[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蔡如钰;;福建省部分行业清洁生产科技需求问题研究[J];能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4 王校泉;;总结提高不断推进镇海区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J];宁波节能;2009年02期
5 蔡慧华;张小平;;清洁生产及其在印制电路板制造业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08年10期
6 李宇;;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政府行为博弈市场边界[J];改革;2011年10期
7 李克荣;刘武朝;;关于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冷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王永志;段会珠;白洁;张智奎;陈小龙;郑阳华;谢锋;徐新华;张璐;刘建琳;侯业利;姜伟;陈振翔;;各地推行清洁生产实践经验[J];环境保护;2010年16期
9 高春艳;清洁生产、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关系[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4年03期
10 施健健;;2007年南京市循环经济暨清洁生产审核第一期培训班顺利举办[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会泉;关雪;包炜军;柳海涛;张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低碳排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2 尹秋生;连志新;;改变单纯的无害化治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3 张丹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环保工作有效开展[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4 黄晓煜;;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 绿色经济浪潮下钢铁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A];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5 刘华;;论经济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阎振元;矫学成;严良政;;对我国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7 朱成柏;;当前贵州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思路[A];加速发展 加快转型 推动跨越——科技要支撑贵州更快更好发展:贵州省决策科学研究会、贵州省科技情报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光军;范丽;;清洁生产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9 陈来;潘红;宋小龙;;发展静脉产业 推进节能减排[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柳婧;;循环经济下清洁生产制度的思考[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钱易;循环经济开拓可持续发展之路[N];经济日报;2004年
2 杨中华 魏大鹏;多方努力走循环经济之路[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特约记者 刘选武;铜陵:循环经济唱大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4 本报记者 李莎;循环经济何时走向市场[N];云南日报;2005年
5 记者 :张建平;循环经济不能流于形式[N];经济参考报;2006年
6 记者 张显峰;“循环经济”为何一头热?[N];科技日报;2006年
7 市政协委员 侯洋海;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N];辽源日报;2006年
8 记者 王东红;我市以节能减排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驻马店日报;2008年
9 李政;无棣:一水五用 成为全国循环经济的样板[N];中国工业报;2004年
10 何升韬;继承民族传统发展循环经济[N];人民政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善枝;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2 熊德国;系统科学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3 王玉涛;循环经济视野下的生态环境政策研究与案例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4 刘会齐;环境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9年
5 王喜;基于GIS的上海市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陶火生;生态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7 张真;城市生活垃圾的减物质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方海峰;面向循环经济的汽车产品回收利用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莫虹频;区域典型物质与能量代谢模拟及优化分析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10 史晓燕;污水及其碳氢资源回用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红萍;循环经济理念与环境法制度创新[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2 林晖;循环经济下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田丰;循环经济评估及其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4 郝岩;环境规划中循环经济理论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辉;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燕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推进机制及跟踪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延太;解决城市垃圾问题 完善循环经济体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唐为;我国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法律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9 郑世语;环境安全法律制度探析[D];福州大学;2006年
10 张晨曦;造纸企业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的重要性[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88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488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