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环境保护行政程序证据规则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17 08:24
【摘要】:环境保护行政程序是环境保护行政机关作出环境保护行政行为的程序。证据规则是环境保护行政程序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国环境保护行政程序证据规则缺乏,应当对环境保护行政程序证据规则进行研究,并促进环境保护行政程序证据规则的完善。证据排除规则是证据规则的重要内容,它排除部分具有证明价值的证据的证明效力。环境保护行政程序不应建立严格证据排除规则,但要排除以侵犯行政相对人权利或违背程序正义方式取得的非法证据的效力。环境保护行政程序的证明对象为实体性事实和程序性事实,证明责任主要由环境保护行政机关承担,行政相对人承担部分证明责任。环境保护行政程序中,行政相对人有提供证据的权利和责任。环境保护机关依职权调查案件事实和收集证据,应遵守进入检查规则、当事人参与规则和法定人员收集证据规则。环境保护行政程序应尽量实行言词审理,采用职能分离规则和案卷排他性原则。
[Abstract]: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the procedure of making administrative ac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y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rule of evide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re is a lack of evidence rules in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our country. We should study the rules of evidence in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romote the perfection of the rules of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evidence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vidence exclusion rul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vidence rule, which excludes the proof effect of evidence with proof value.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uld not establish strict rules of exclusion of evidence, but it should exclude the effect of illegal evidence obtained by infringing the rights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unterpart or violating procedural justice. The object of proof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is substantive fact and procedural fact, and the burden of proof is mainly borne by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administrative counterpart bears part of the burden of proof. In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administrative counterpart has the right and responsibility to provide evidenc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rgan shall, in accordance with its functions and powers, investigate the facts of the case and collect evidence, and shall abide by the rules for entry into inspection, the rules for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parties concerned and the rules for the collection of evidence by legal personnel.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uld be tried as far as possible, and the rules of separation of functions and the principle of exclusivity of case files should be adopted.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06XFX005)
【分类号】:D922.6;D92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璐;试论行政程序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J];行政法学研究;2005年01期

2 徐继敏;各国行政程序言词审理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胜伟,喻煌,胡f;我国鉴定人制度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韩光;从“夫妻看黄碟”案看刑事侦查中的司法令状规则[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周丹军;;品格证据的法律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高玉玲;论刑事诉讼中的证人作证制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张刚;王成军;;关于构建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法律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成协中;;中国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模式与规则重构[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7 沈健;比较与借鉴:鉴定人制度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8 程春华;;论法官的自由心证与法官对证据自由裁量——以民事诉讼为考察范围[J];比较法研究;2009年01期

9 王超;刑事证人的反思与重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严宇翔,刘瑜;E-mail证据能力及其证明力探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赵德关;;行政诉讼证据审查标准研究[A];2003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3年

2 严春银;;气象行政处罚证据收集的原则与方法[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孙卫星;林建兴;;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及其法律效力——兼析《若干规定》确立自认制度的重要意义[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4 罗力彦;;浅谈交叉询问中的诱导性询问[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5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6 杨晚香;褚尔康;;行政协助制度的系统论探悉[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倩文;陈晓玲;;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现状与构想[A];第二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卷)[C];2009年

8 郭金霞;;法庭科学、科技发展与证据法之间的互动[A];证据理论与科学——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徐继敏;;行政救助程序制度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达全;行政诉讼制度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祖伟;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及其理据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江显和;刑事认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罗海敏;刑事诉讼严格证明探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周萃芳;司法认知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焦鹏;诉讼证明中的推定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宋志军;刑事证据契约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金玄默;论证据裁判主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郭金霞;鉴定结论适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张世宗;纳税人在税收征收程序的权利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禹静;论司法认知[D];广东商学院;2009年

2 王绍红;论庭前证供[D];湘潭大学;2009年

3 穆远征;律师拒证权的法哲学分析[D];湘潭大学;2009年

4 李海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5 唐庆华;论刑事证明标准[D];兰州大学;2009年

6 余小平;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聂为群;论刑事诉讼中的心理学证据[D];苏州大学;2009年

8 蒋文;论我国继承公证程序法律制度的完善[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熊小松;论我国刑事诉讼自由心证制度构建[D];湖南大学;2008年

10 曾志雄;论贿赂推定[D];湖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晓东;冲突与抉择——刑事非法证据探讨[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甘应龙,谈湘兰;强化证据意识 促进依法行政[J];工商行政管理;2002年19期

3 刘敏;论直接言词原则与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J];人文杂志;2001年03期

4 左卫民,高晋康;诉讼价值论[J];中国法学;1995年04期

5 陈光中,张建伟;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J];中国法学;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_",王小林;论我国证明责任理论与制度之重构——评英美证明责任理论和制度的借鉴价值[J];现代法学;2005年02期

2 韩友谊;我国建立证据排除规则的障碍[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付兆丽,李英;试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夏良田;刑事证明责任性质探讨[J];天府新论;2004年S1期

5 张丽;试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胡铭;论证据规则的确立[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7 郭天武;刑事诉讼法的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J];山东法学;1995年04期

8 李沫;证明责任契约浅析[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9 李浩;英国证据法中的证明责任[J];比较法研究;1992年04期

10 卞建林,姚莉;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证据规则的思考[J];法商研究;199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贵方;;证据规则的正义理念[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2 林越坚;;论工程造价的证明责任和证明责任合同[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伍光红;;刑事证明责任主体论纲[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4 张义平;;论环境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疏漏及其完善[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罗世椿;;对适用证据规则的几个问题探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林鹏鸠;;对“海事诉讼证据的特别规定”若干问题的初步意见[A];中国律师2006年海事业务研讨会暨年会资料集[C];2006年

7 齐虹;;论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的缺陷与完善[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孔俊伟;邓晓敏;;环境损害民事诉讼中的证明问题——从两份截然不同的判决谈起[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9 楼韬;;论注册资金的证明责任新论[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于宁杰;;行政诉讼举证责任若干问题研究[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育 通讯员 王成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试点项目”在盐城启动[N];江苏法制报;2009年

2 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 吴海龙 周永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现代刑事司法的一项基本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陆正明;浅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N];江苏法制报;2009年

4 江苏省滨海县人民法院 贾广斌 周华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我见[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 郭敬波;驶离证据规则的“避风港”[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孙标;我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立法模式[N];江苏法制报;2009年

7 邱星美;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N];法制日报;2010年

8 扬中市检察院 姚俊;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制度设计[N];江苏法制报;2010年

9 伍亚荣(作者单位: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谈民事诉讼的证明责任[N];青岛日报;2005年

10 李晓雯 江阴市检察院提供;如何在司法实践中 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N];江苏法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凯;电子证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张弘;论证据裁判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罗国良;论证据与定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毛立华;论证据与事实[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郑旭;刑事证据规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6 吴杰;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基础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7 朴永刚;案件事实真实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蒋铁初;中国近代证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郭志媛;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王国忠;刑事诉讼交叉询问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标;证明责任之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王丹锋;证明责任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才凤敏;行政契约的行政诉讼证据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付晓;刑事被告人证明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郭泳;对证明责任分配理论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胡华军;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及其分配[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霍海红;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以民事诉讼为背景[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李春凤;我国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王德新;证明责任适用问题研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肖毅敏;论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00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500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7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