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野生动物致人损害新型行政补偿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02 15:02
【摘要】: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虽然绝大多数省份已经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授权制定相应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但其中有关野生动物致人损害补偿的实体、程序制度的规定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目前仅有陕西、云南、北京、安徽、西藏、吉林五省市制定了各自的《陆生野生动物致人损害补偿办法》。由于《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致人损害救济方式的性质未予明确,且对野生动物的范围设置有不合理之处,导致各省市在补偿的构成要件、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主体、补偿经费渠道、管理体制、补偿程序等方面的规定有诸多亟待完善之处。本文旨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对野生动物致人损害救济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首先,本文借鉴了英美法上对野生动物的定义和分类,并对本文所讨论的野生动物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 接下来,本文从野生动物致人损害的特征入手,根据这些特点,笔者认为野生动物致人损害不应适用传统且狭义的行政补偿救济方式,而应当适用基于结果责任的新型行政补偿救济。之后笔者对适用这一制度的可行性、合理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最后,在确立了野生动物致人损害应当适用基于结果责任的新型行政补偿后,根据这一新型补偿的特点,结合对目前的立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对构建我国野生动物致人损害新型行政补偿立法体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Abstract]:Article 14 of the Wildlife Protection Law stipulates: "if crops or other losses are caused by the protection of wildlife under the special protection of wild animals by the state and the local authorities, compensation shall be given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The measures for compensation shall be formulated by the governments of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 Although most provinces have formulated the corresponding regulat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Wildlife Protection Law according to the authorization of the Wildlife Protection Law, the provisions of the procedural system for compensation for human damage caused by wild animals are lack of specific maneuverability. At present, only Shaanxi, Yunnan, Beijing, Anhui, Tibet and Jilin provinces and cities have formulated their own measures for compensation for human damage caused by terrestrial wildlife. Because the nature of the relief mode of wildlife damage caused by wildlife is not clear, and the scope of wildlife is unreasonable, there are many provisions in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aspects of compensation elements, compensation standard, compensation mode, compensation subject, compensation fund channel, management system, compensation procedure and so 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s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relief of human damage caused by wild animals.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draws lessons from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wildlife in Anglo-American law, and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wildlif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Next,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damage caused by wild animals. According to these characteristic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traditional and narrow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relief method should not be applied to the human damage caused by wild animals, but should be applied to the new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relief based on result liability. After that, the author fully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 and rationality of applying this system. Finally, after establishing that the new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based on result liability should be applied to the human damage caused by wild animal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new compensation,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legislative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own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legislative system for human damage caused by wild animals in China.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冬梅,张慧君;我国行政补偿立法的思考[J];中国矿业;2005年09期

2 闫献伟;夏少敏;茜坤;;环境侵权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张建伟;;生态补偿中的政府责任——论政府生态行政补偿[J];学习论坛;2007年12期

4 范姣艳;张凡;;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补偿制度评析[J];前沿;2009年13期

5 吴林生;;谈环境污染中共同致人损害和混合过错的赔偿问题[J];中国环境管理;1986年06期

6 阳露昭;田其云;;论环境侵权责任社会化救济的理论依据及其实现途径[J];学术交流;2006年08期

7 张宝;;生态破坏致人损害的责任认定[J];绿色视野;2010年10期

8 潘宁炜;试论环境行政诉讼[J];环境导报;1995年03期

9 ;九种民事举证责任有新规[J];家庭科技;2002年06期

10 崔丽;人身损害赔偿填补法律空白[J];安全与健康;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露;;浅议法律规制高楼抛掷物致人损害的不合理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2 李光宇;徐琨;;见义勇为致人损害的法律经济分析[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吴志洲;林和静;;构建和谐的行政补偿制度[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俊华;陈磊;;建筑物及其他地上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及举证责任的分担[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方玲;;野生动物侵权法律责任分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7年

6 王志文;;论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倒置[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赵明;;对适用《民法通则》第126条的举证责任之我见[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王锐;;论无过错赔偿责任[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裴媛媛;;水污染侵权民事责任归责原则比较研究[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10 马洪;;环境侵权的归责追问[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达成;聘请人员致人损害赔偿责任由谁承担[N];广安日报;2005年

2 法严;动物致人损害如何进行赔偿[N];检察日报;2001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杨立新;公共场所抛掷废弃物致人损害如何处理[N];检察日报;2004年

4 刘超 志勇 丽明;八龄童致害同伴 责任谁担[N];检察日报;2002年

5 秦晓东 刘何健;果实坠落致人损害由谁担责[N];江苏科技报;2006年

6 付 英 王 丰;乘车让人给撞了该找谁赔[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最高人民法院法研所 杨洪逵;物件致人损害其所有人或管理人应负民事责任[N];人民法院报;2002年

8 吴洪军 李进春;虽设警示标志仍致人损害责任在谁[N];人民法院报;2003年

9 记者 隋笑飞 黄小希;原主人和管理人担责[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胡珍玉;劳务派遣人员因公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N];江苏经济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太高;行政补偿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2 毕可志;利益平衡机制的行政法表达[D];吉林大学;2006年

3 廖湘文;侵权行为法危险责任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张韵声;征用补偿制度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李培良;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6 蔡乐渭;论行政法上的公共利益[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翁迎晓;野生动物致人损害新型行政补偿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高芳;野生动物致人损害责任的若干法律问题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3 汪萍;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责任的法律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4 郝媛媛;行政补偿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黄瑶;建筑物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姜爱玲;环境行政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7 伍治平;行政补偿制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8 于海;行政补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何秋芳;建筑物上抛掷物致人损害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李会宁;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责任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09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509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7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