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之“评价”与完善
[Abstract]: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 is one of the core contents of the environmental legal system in our countr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Law in the past eight years has gradually reveale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 should be constantly broken through in the aspects of the perfection of 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the promot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lternative schemes, the "third party" evaluation and post-evaluation.
【作者单位】: 甘肃政法学院;
【分类号】: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智清;刘红星;;引导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S1期
2 王曦,易鸿祥;关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立法的思考[J];法学评论;2002年02期
3 汪劲;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之公众参与问题研究——兼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规定的施行[J];法学评论;2004年02期
4 潘岳;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5年09期
5 李淑文;;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立法思考[J];求索;2007年01期
6 鞠美庭,朱坦;对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J];上海环境科学;2003年S2期
7 贾海娟;黄显昌;谢永平;;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若干问题探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吴元元;;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中的信息异化[J];学海;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音莉;;外来物种入侵的国际法问题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刘文燕,焦华;论生态侵权[J];北方环境;2005年02期
3 付江涛;丁忠浩;;戴明循环理论在规划环评工作程序中的应用初探[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5期
4 刘岩;;德国《循环经济和废物处置法》对中国相关立法的启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4期
5 章辉;贺志丽;;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及法律保障[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7期
6 刘耀;吴仁海;廖瑞雪;;从战略环评角度分析中国的“黄金周”制度[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8期
7 张乐群;;完善中国战略环境评价制度的若干思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0期
8 梁剑琴;;关于形成一套科学的环境法调整方法的几点思考[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唐荣智;钱水娟;王珍;;论循环经济法的若干基本问题[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王宏巍;;俄罗斯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研究及其对构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启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文君;;环境事务中公众参与的核心:公众参与决策[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2 权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关问题分析及完善途径[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3 徐丰果;;从环境行政主管部门首长的选任和职责看环境保护法的修改[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4 顾向一;陶蕾;;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由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议案引发的思考[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5 王琳维;;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的完善[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6 吴卫星;;从协调发展到环境优先——中国环境法制的历史转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赵杰;唐_";朱坦;;论城镇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促进城镇持续协调发展的有效工具[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8 李雅萍;;我国规划环评的法律分析[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9 赵远钧;;中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10 彭秀坤;;关于建立地方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的立法构想[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怡;环境规制有关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李迎春;行政法视角下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张斌;环境正义理论与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四海;规划环评中旅游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5 陈昕;基于有效管理模型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桑东莉;可持续发展与中国自然资源特权制度之变革[D];武汉大学;2005年
7 杨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陈维春;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王彬辉;论环境法的逻辑嬗变[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周厚兴;土地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战勇;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完善[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杨李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塘沽区的实践与问题探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张宏;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D];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4 汤永林;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立法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谢树锋;构建重大公共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有效参与机制研究[D];广州大学;2009年
6 龚海珍;以法制保障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小天;山西省煤炭矿区战略环评指标体系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8 王岚;中美能源管理体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9 丁凤鸣;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立法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10 叶胜林;论我国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的审批[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清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城市规划的应对[J];城市规划;2004年02期
2 周珂,王小龙;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王曦,秦天宝;中国环境法的实效分析:从决策机制的角度考察[J];环境保护;2000年08期
4 王志刚,陈炳禄,陈新庚;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机制与有效性[J];环境导报;2000年03期
5 蒋宏国,林朝阳;规划环评中的替代方案研究[J];环境科学动态;2004年01期
6 梁学功,刘娟;中国实施规划环评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环境科学;2004年06期
7 张红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探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年04期
8 王吉华,刘永,郭怀成,郝明家,张鸣;基于不确定性多目标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9 肖华山;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探讨[J];金属矿山;2003年12期
10 李艳芳;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的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07期
,本文编号:2523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523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