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环境信访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18:29

  本文关键词:环境信访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环境信访制度产生于中国特殊的社会政治体制下,作为下情上达、信息沟通、权利救济的渠道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环境信访办法》的规定,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作为环境信访工作机构有权依照法律规定处理环境信访事项。法律作出这一规定,是因为环境信访制度能暂时消解环境信访人的冲突情绪、促进利益冲突各方良好沟通以起到缓解社会冲突的作用。而环境信访人也能通过环境信访制度参与环境管理、表达自己的意见及建议。更为重要的在于法律从侧面上肯定了环境信访制度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地位。因此,环境信访制度不仅具有权利救济的功能,还有着通过利益诉求渠道监督环保部门的环境治理工作、通过利益表达渠道监督行政公权力有效行使的功能。同时,还通过自下而上的信息传递,使得上级机关能及时收集环境信访信息,掌握环境治理工作的第一手资料。 环境信访制度虽然是我国独有,但域外也有相类似的制度。最为典型的是日本的公害调整委员会、公害苦情相谈制度及台湾地区的公害陈情制度。由于源自不同的政治体制、社会环境,比之我国的环境信访制度在性质功能、职权范围、机构组成等方面都有所区别。域外环境保护民意表达制度都有专门的法律作为支撑,在立法上较为完备。法律不仅详细规定了机构组成及职权范围,同时还明确定位了功能权限。比较域外环境保护民意表达制度,我国必须尽快加强环境信访的法制建设,提高环境信访的法律地位、完善环境信访机构的职权范围。 当前我国在立法上仅有一部《环境信访办法》,各地为保证制度的顺畅运行制定有当地的环境信访工作规则等。同时,我国还建立了“12369”环保举报热线机制,以畅通群众举报渠道。但是我国环境信访制度的建设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法律位阶低、功能定位不明、机构设置不完善、职权范围不完善、信息公开力度弱等。而域外环境保护民意表达制度在法律制定、程序设置以及功能定位上都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对比我国环境信访制度的立法和机制建设状况,应当从提高法律位阶入手,明确环境信访制度的权利救济功能,,完善环境信访机构设置,明晰环境信访工作机构的职权范围以及推进信息公开健全新闻监督。
【关键词】:环境信访 环境纠纷非诉解决 权利救济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68;D922.18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3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10
  • 1.2 研究现状10-12
  •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12-13
  • 第2章 环境信访制度概述13-22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3-15
  • 2.1.1 信访13
  • 2.1.2 环境信访13-14
  • 2.1.3 环境信访制度14-15
  • 2.2 环境信访制度的理论基础15-19
  • 2.2.1 社会冲突理论15-16
  • 2.2.2 公众参与理论16-17
  • 2.2.3 多元化纠纷解决理论17-19
  • 2.3 环境信访制度的功能19-22
  • 2.3.1 权利救济19
  • 2.3.2 权力监督19-20
  • 2.3.3 信息传达20-21
  • 2.3.4 社会参与21-22
  • 第3章 域外环境保护民意表达制度考察22-31
  • 3.1 域外环境保护民意表达制度介绍22-24
  • 3.1.1 日本22-23
  • 3.1.2 台湾地区23-24
  • 3.2 制度比较24-28
  • 3.2.1 立法上的比较24-25
  • 3.2.2 机构设置上的比较25-26
  • 3.2.3 职权范围上的比较26-27
  • 3.2.4 功能定位上的比较27-28
  • 3.3 域外环境保护民意表达制度的启示28-31
  • 第4章 我国环境信访制度的现状与问题31-40
  • 4.1 我国环境信访制度的建设现状31-34
  • 4.1.1 中央层面的制度建设31-32
  • 4.1.2 地方层面的制度建设32-34
  • 4.2 “12369”环保举报热线机制的运行现状34-36
  • 4.2.1 机制介绍34-35
  • 4.2.2 运行效果35-36
  • 4.3 我国环境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36-40
  • 4.3.1 法律位阶低36
  • 4.3.2 功能定位不明36-37
  • 4.3.3 机构设置不完善37-38
  • 4.3.4 职权范围不完善38
  • 4.3.5 信息公开力度弱38-40
  • 第5章 我国环境信访制度的完善40-46
  • 5.1 制定《环境信访法》,提高法律位阶40-41
  • 5.2 明确环境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41-42
  • 5.3 完善环境信访制度的机构设置42-43
  • 5.4 完善环境信访工作机构的职权范围43-44
  • 5.5 推进信息公开,建立新闻舆论监督制度44-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5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莉红;香港申诉专员制度介评[J];比较法研究;1998年02期

2 刘志军;浅谈环境信访案件的难点问题与对策[J];山东环境;2001年05期

3 马丽莉;;从信访制度的功能缺位谈信访法律制度的完善[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04期

4 徐玮;;论科塞功能冲突论及其安全阀理论在我国的应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王业亮;浅谈当前环境信访的特点和对策[J];山东环境;2000年S1期

6 王灿发,许可祝;中国环境纠纷的处理与公众监督环境执法[J];环境保护;2002年05期

7 李平;王f^雯;;环境信访“十”字模式——基层环境信访的新探索[J];环境保护;2010年02期

8 汪劲;日本环境法体系的现状与内容[J];中国环境管理;1995年01期

9 肖红;张凤民;夏志佳;;当前大庆市环保信访投诉的特点及处理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6年02期

10 熊晓青;;台湾地区《公害纠纷处理法》的评析及其启示[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本文关键词:环境信访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3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93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1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