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犯罪被害人法律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环境犯罪被害人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中国对资源造成的破环和浪费日益严重,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的焦点。作为弱势群体的环境犯罪被害人得到有效制度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是日后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合理发展问题的关键。有效的制度性保障不仅能更好地保护环境犯罪被害人,同时也把与环境犯罪被害人相关一些问题纳入到法律制定与实施的措施中去。 本文梳理了环境犯罪被害人的概念,分析了环境犯罪被害人的特征类型和存在的问题。环境犯罪被害人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相关法律的保护,因此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刻不容缓。在维护环境犯罪被害人权利方面,相关部门应制定一部《环境犯罪被害人保护法》。在环境犯罪被害人被害预防法律制度方面,相关部门应制定一部《环境犯罪被害人被害预防条例》。在环境犯罪被害人救济法律制度方面,相关部门应制定一部《环境犯罪被害人救济条例》。可以说,在环境犯罪被害人权利维护中,司法制度存在问题,同时在环境犯罪被害人被害预防中,司法制度亦存在缺失。针对环境犯罪被害人被害预防缺乏针对性的问题,相关部门应采取环境犯罪被害人被害预防应对措施。针对环境犯罪被害人被害预防缺乏指导性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环境犯罪被害人被害预防科学指导。通过相关的分析后,可以确定在环境犯罪被害人救济问题存在着司法缺陷,相关部门应该建立以国家补偿基金和企业保障基金为形式的救济基金,建立救济机构,建立专门公益性心理救济机构。在环境犯罪被害人权利维护的过程中,执法工作也存在着问题。针对执法过程中对环境犯罪被害人分类单一的现象,相关部门应更加详细地对环境犯罪被害人进行分类。相关部门应加大刑事惩罚的力度来解决维护环境犯罪被害人权益的惩罚方式单一的问题。为解决缺乏科学指导性的问题,因果关系学说应被广泛采用。针对环境执法机构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建立相应的环境执法机构。
【关键词】:环境犯罪 被害人 预防 救济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68;D9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5
- 1.1 课题背景9
- 1.2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9-10
- 1.2.1 目的9
- 1.2.2 意义9-10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10-12
- 1.3.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10-11
- 1.3.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1-12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2-15
- 1.4.1 研究方法12-14
- 1.4.2 技术路线14-15
- 2 环境犯罪被害人概述15-20
- 2.1 环境犯罪被害人概念15-16
- 2.2 环境犯罪被害人的特征16-18
- 2.2.1 判定难和维权能力弱16-17
- 2.2.2 被害影响广泛17
- 2.2.3 被害后果全面17-18
- 2.2.4 受害互相影响和具有持久性18
- 2.3 本章小结18-20
- 3 环境犯罪被害人权利保护在立法中存在的问题20-22
- 3.1 环境犯罪被害人被害预防法律制度缺乏20
- 3.2 环境犯罪被害人救济法律制度缺乏20-21
- 3.3 本章小结21-22
- 4 环境犯罪被害人权利保护在司法中存在的问题22-26
- 4.1 环境犯罪被害人被害预防问题22-24
- 4.1.1 环境犯罪被害人被害预防缺乏针对性22-23
- 4.1.2 环境犯罪被害人被害预防缺乏指导性23-24
- 4.2 环境犯罪被害人救济问题24-25
- 4.2.1 救济途径不完整24
- 4.2.2 没有专门救济机构24
- 4.2.3 心理救济的缺乏24-25
- 4.3 本章小结25-26
- 5 环境犯罪被害人权利保护在执法中存在的问题26-30
- 5.1 对环境犯罪被害人分类单一26
- 5.2 保护环境犯罪被害人权益的惩罚方式单一26-27
- 5.3 环境执法机构存在的问题27-28
- 5.4 鉴定缺乏科学指导性28-29
- 5.5 本章小结29-30
- 6 环境犯罪被害人权利保护立法的完善30-32
- 6.1 建立和完善被害预防法律制度30
- 6.2 建立和完善救济法律制度30-31
- 6.3 本章小结31-32
- 7 环境犯罪被害人权利保护司法制度的完善32-41
- 7.1 环境犯罪被害人被害预防32-36
- 7.1.1 被害预防应对措施的完善33-34
- 7.1.2 被害预防科学指导的完善34-36
- 7.2 环境犯罪被害人救济36-39
- 7.2.1 建立救济基金36-38
- 7.2.2 建立救济机构38-39
- 7.2.3 建立专门公益性心理救济机构39
- 7.3 本章小结39-41
- 8 环境犯罪被害人权利保护执法制度的完善41-50
- 8.1 环境犯罪被害人分类应更加详细41-45
- 8.2 加大刑事惩罚的力度45-46
- 8.3 建立相应的环境执法机构46
- 8.4 运用科学的鉴定方法46-49
- 8.5 本章小结49-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3-54
- 致谢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荣;;应当为被害人提供哪些帮助——犯罪被害人学特征的实证研究[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S2期
2 谭广旭;论我国犯罪被害人刑事诉讼地位[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3 宋英辉;英、美、法、联邦德国四国刑事被害人保护对策之比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0年05期
4 张建荣;;刍议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J];求实;2006年S1期
5 汤啸天;谈犯罪被害人的基本特征[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6 ;犯罪被害人学[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9年01期
7 胡妙芬,张金龙;关于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8 张启富;;美国暴力犯罪的被害人[J];国外法学;1987年01期
9 周建华;论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10 钟凯;;“司法白条”何时不再上演人间悲剧——从慈父杀女案看我国被害救助困境亟待改观[J];学习月刊;2006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卫国;刘莉花;;对我国构建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的若干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赵可;;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想[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董士昙;;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及其建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李军;路红青;;试论现代犯罪被害人救助制度在我国构建之必要性与具体设计[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丁英华;;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陈玉范;;关于环境犯罪被害人问题的一孔之见[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俊梅;;环境犯罪[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8 陈建旭;;环境犯罪的归责理论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胡平;王文一;;论跨国环境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田肇树;;汾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刑法应对[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法学院 彭磊;我国环境犯罪量刑制度初探[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郭海洋 博士;美国如何对付环境犯罪[N];中国环境报;2001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董文勇;我国环境刑事立法模式研究[N];江苏法制报;2005年
4 穆吐;充分发挥刑法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彭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法学院;由一起水污染案件看我国的环境犯罪量刑制度[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9年
6 记者 吕贵民;咸阳严厉打击破坏投资环境犯罪[N];陕西日报;2004年
7 南通市检察院 黄凯东邋如皋市检察院 陈宏;环境犯罪若干问题研究[N];江苏法制报;2007年
8 杨守勇;河北:环境犯罪须移送,甭想以罚代刑[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常熟市检察院 尹春华;对检察机关打击环境犯罪的思考[N];江苏法制报;2011年
10 房栋 周德泉;环境犯罪刑事立法应规定危险犯[N];法制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文蕙;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申莉萍;我国犯罪被害人损害救济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3 王志华;犯罪被害人二次被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谢协昌;犯罪被害人保护体系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袁锦凡;刑事诉讼对性犯罪被害人的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吕欣;环境刑法的反思与重构[D];山东大学;2008年
7 杜澎;环境刑法的基本原理[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侯艳芳;环境犯罪构成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李华;环境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刘晓莉;生态犯罪立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金;环境犯罪被害人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2 刘瑛;论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朴志盛;中韩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涂云青;和谐社会背景下犯罪被害人救助体系完善之探讨[D];复旦大学;2010年
5 王群星;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6 王晓艳;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崔天送;犯罪被害人的法律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白有成;国家对犯罪被害人补偿之宪法思考[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冉逸;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朱卫东;中国环境犯罪刑罚责任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环境犯罪被害人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95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