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0 09:11

  本文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预防原则是世界各国法律制度均已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本身就是为了贯彻预防原则所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预防原则要求在对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人类活动之前通过分析预测将环境影响减弱到最小。这就意味着环境影响评价对象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决定着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能否实现。如果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不全面、不具可行性,那么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就无法科学、全面的预测人类活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不能有效地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产生,也就不能实现我们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目的。 通过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可以确定如何选择合适的环境影响评价对象,而科学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对象是一个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发挥作用的基础。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充分了解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发展的研究现状,对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了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亟待完善的结论。对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对象的概念进行阐述分析,得出了环境影响评价对象的特点包括了预测性、整体性、社会经济性和层次性,随后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对象的确定受到了本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政府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以及社会环境压力程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现状进行了问题分析,在介绍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的现状之后提出了现阶段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存在的缺陷,并分析了原因及其危害。然后在介绍了美国、加拿大等几个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的现状之后提出了对我国的经验借鉴。最后,在明确以全面性、适应性、预测性、可行性和总量控制为指导原则的前提下,立足于国目前所具备的条件和基础的情况下,提出了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和法律法规建设,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象范围,并且将公共政策纳入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对象范围内的建议,通过这些具体措施来完善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对象 规划 公共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导论11-17
  • 1.1 研究背景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12
  • 1.2.2 理论意义12
  • 1.2.3 实践意义12
  • 1.3 国内外研究评述12-15
  • 1.3.1 国外研究评述12-13
  • 1.3.2 国内研究述评13-15
  • 1.4 研究内容15-16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16
  • 1.5.1 研究思路16
  • 1.5.2 研究方法16
  • 1.6 研究创新之处16-17
  •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基础理论17-23
  • 2.1 环境影响评价对象概念17-18
  • 2.1.1 环境影响评价对象的内涵17
  • 2.1.2 环境影响评价对象的特征17-18
  • 2.2 环境影响评价对象的影响因素18-19
  • 2.2.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水平18-19
  • 2.2.2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19
  • 2.2.3 政府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19
  • 2.2.4 社会环境压力19
  • 2.3 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建立的必要性19-21
  • 2.3.1 完善环境法体系的需要19-20
  • 2.3.2 应对我国现实环境问题的需要20
  • 2.3.3 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0-21
  • 2.4 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的理论依据21-23
  • 2.4.1 可持续发展理论21
  • 2.4.2 环境累积影响理论21
  • 2.4.3 矛盾论21-22
  • 2.4.4 可行性理论22-23
  • 第三章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现状分析23-28
  • 3.1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现状23-24
  • 3.2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缺陷24-25
  • 3.2.1 对象范围过窄24
  • 3.2.2 对象缺乏层次24-25
  • 3.2.3 缺乏配套法律法规保障和政府支持25
  • 3.3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缺陷的原因25-26
  • 3.3.1 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发展不充足25
  • 3.3.2 经济发展压力较大25-26
  • 3.3.3 公众环评意识淡薄26
  • 3.3.4 缺少法律法规保障26
  • 3.4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缺陷的危害26-28
  • 3.4.1 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26-27
  • 3.4.2 不利于环境保护法的实施27
  • 3.4.3 不利于环境保护思想的传播27-28
  • 第四章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与借鉴28-32
  • 4.1 美国28
  • 4.2 加拿大28-29
  • 4.3 日本29
  • 4.4 欧盟29-30
  • 4.5 对我国的经验借鉴30-32
  • 第五章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的完善32-37
  • 5.1 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的指导思想32-33
  • 5.1.1 总量控制原则32
  • 5.1.2 全面性原则32
  • 5.1.3 适应性原则32-33
  • 5.1.4 预防性原则33
  • 5.1.5 可行性原则33
  • 5.2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的条件与基础33-34
  • 5.2.1 具有实践经验基础33
  • 5.2.2 政策失误的现实需求33-34
  • 5.2.3 环境影响评价对象范围存在完善空间34
  • 5.3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的具体措施34-37
  • 5.3.1 加强理论研究34-35
  • 5.3.2 完善相关立法保障35
  • 5.3.3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对象范围35-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1
  • 致谢41-42
  • 作者简介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龙高;陈龙乾;杨小艳;;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2 钱月玲,陈继军,付爱民,吴承慧;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J];北方环境;2005年02期

3 王玉梅,尚金城;战略环境评价中公众参与程序和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3期

4 江玲龙;姚建;朱静;宋鹏臣;;中国现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若干问题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11期

5 李淑娟;牛晓君;;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比较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12期

6 马阁华;刘凤英;宗艳丽;;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7期

7 王欢欢;;欧盟环境评价制度探析——以法律渊源为视角[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洪尚群,贺彬,董海京,李玉麟,施顺生,陈国谦,叶文虎;基于政策规律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01期

9 沈清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城市规划的应对[J];城市规划;2004年02期

10 赵明,姚国峰;如何进一步增强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J];当代建设;2002年05期


  本文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63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963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4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