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模式调适与机制创新:我国跨区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4 13:01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化、工业化的稳步推进,跨区域水污染问题逐步凸显起来。多年来,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多种措施治理水污染,期间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效,但碍于各种主客观因素,跨区域水污染治理情况依旧不容乐观。当前,我国跨区域水污染治理面临着协作困难等主要困境,运用协同理论构建跨区域水污染治理新模式,通过"协作""竞争""制衡"三大机制及其运行关系,推动跨区域水污染治理协同效应产生、协同效能提升、协同效益持续,能使我国跨区域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文章来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9,(01)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我国跨区域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困境
    (一) 区域内各政府之间协调难
    (二) 长效化治理效益维持难
    (三) 各地方政府环保基础设施不平衡
    (四) 跨区域水污染治理制度、机制供给不足
    (五) 协作治理平台缺失
三、模式调适:建构我国跨区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模式
    (一) 协同理论及其在跨区域水污染治理中的运用
        1. 赫尔曼·哈肯的协同理论
        2. 协同理论在我国区域水污染治理中的运用
    (二) 构建跨区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新模式
        1. 模式表述。
        2. 关系阐释。
        3. 协作—竞争—制衡。
        4. 特征描述。
四、机制创新:实现我国跨区域水污染协同治理
    (一) 协作机制——跨区域水污染治理协同效应产生的基础
        1. 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2. 建立协作决策机制。
        3. 完善协作治理机制。
        4. 建立文化共识机制。
        5. 建立利益共荣机制。
        6. 建立跨区域水污染治理会议机制。
    (二) 竞争机制——跨区域水污染治理协同效能提升的推力
        1. 建立差异化竞争机制。
        2. 建立健全第三方治理机制。
        3. 建立企业减排竞争机制。
        4. 实行流域水质目标管理制度。
    (三) 制衡机制——跨区域水污染治理协同效益持续的保障
        1. 多元主体监督制衡机制。
        2. 多元主体评估制衡机制。
        3. 建立制度制衡机制。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河长制的发展实践与推进[J]. 朱玫.  环境保护. 2017(Z1)
[2]跨域水环境流域政府协同治理:理论框架与实现机制[J]. 王俊敏,沈菊琴.  江海学刊. 2016(05)
[3]行政跨界水污染治理中的利益协调探讨——以渭河流域为例[J]. 李兴平.  理论探索. 2015(05)
[4]政府跨域治理协同分析模型[J]. 曹堂哲.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5(02)
[5]从行政分割到协同治理: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机制创新[J]. 李正升.  学术探索. 2014(09)
[6]中国环保行政体制结构初探[J]. 李萱,沈晓悦,夏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01)



本文编号:2997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997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2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