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论环境行政执法司法监督的完善

发布时间:2021-01-24 13:19
  在法治国家下,行政依法运行被认为是促使行政权力不侵犯相对人权利的最大保证,司法监督则是促进行政依法运行的有利武器,行政诉讼是司法监督的主要内容,它是行政监督体系中最强有力的法律制度。环境行政执法作为环境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监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通过法院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的制度。1989年4月4日,《行政诉讼法》提交人大会议通过,从此建立了独立于民事诉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诉讼制度。由于它拥有一套严密的程序,因而在行政监督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司法对行政执行法律的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监督。在环境行政执法领域,其监督的标准是:一是看环境行政是否有法律依据,由于行政被认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就必须有法律的依据,依法而行,没有法律依据的行为就被认为超越了法定的权限。二是看环境行政程序是否合法,程序不仅是行政机关应遵守程序性的规定,它还有保证结果正义的功能。三是看环境行政执法证据是否充分,环境行政机关作出的决定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要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规则,否则就有恣意行政的可能。四是看裁量是否合乎理性,自由裁量是行政行为的一大特色,...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环境行政执法司法监督概述
    第一节 环境行政执法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环境行政执法监督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第三节 环境行政执法司法监督的概念和法律依据
    第四节 环境行政执法司法监督的必要性
    第五节 环境行政执法司法监督的要素和方式
第二章 国外部分国家行政执法司法监督的模式
    第一节 英美普通法院的监督模式
    第二节 法国行政法院的监督模式
    第三节 检察机关对环境行政执法的监督
第三章 我国环境行政执法司法监督的现实表现及存在的主要缺陷
    第一节 我国环境行政执法司法监督的现实表现
        一、人民检察院对环境行政执法机关的法律监督
        二、人民法院对环境行政执法监督的现实表现
    第二节 我国环境行政执法司法监督存在的主要缺陷
        一、人民法院对环境行政行为司法审查范围的法律规定及其缺陷
        二、环境资源损害法律界定方面的缺陷
        三、环境行政诉讼中,原告缺位、被告不实、被告举证乏力
        四、人民法院对环境行政执法难以监督、不想监督、不敢监督
        五、检察机关监督方式的滞后性、单一性使检察监督处于落后和被动局面
        六、检察工作行政化、地方化趋势致使检察监督不力
        七、现行法律规范中缺乏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职权设置和相应程序
第四章 完善我国环境行政执法司法监督的对策
    第一节 扩大环境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第二节 提高审级,设立专门的行政法院审理环境行政诉讼案件
    第三节 改环境行政执法机关为垂直领导或部分垂直领导,以改变环境行政诉讼中被告不实的状况
    第四节 扩大环境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
    第五节 由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第六节 加强对环境行政强制执行的司法监督
    第七节 加大对环境行政执法机关职务犯罪的预防监督
结语
谢辞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行政司法监督的弊端与行政法院的建构[J]. 吉龙华,李治.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5(01)
[2]浅议构建我国行政监督的内容体系[J]. 崔剑仑.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4(12)
[3]关于完善我国行政执法制度的几点思考——行政执法现状与对策研究[J]. 潘世钦,王卫红.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4(11)
[4]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法律思考[J]. 张运萍,唐洁敏.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4(11)
[5]环境公益诉讼浅析[J]. 张式军.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4(04)
[6]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刍议[J]. 郑合光.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4(06)
[7]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J]. 吴卫东.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4(05)
[8]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管窥[J]. 陈冬.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9]中国环境行政诉讼之困境与对策分析[J]. 张梓太.  法学评论. 2003(05)
[10]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分析[J]. 张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本文编号:2997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997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3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