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保护地法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0 18:48
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成为全人类关注的事业,为此世界许多国家于1992年联合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为当代和后世人民的利益,来保护本国和世界各国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就地保护。《公约》规定“就地保护”是指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以及维持和恢复物种在其自然环境中有生存力的群体;对于驯化和培殖物种而言,其环境是指它们在其中发展出其明显特性的环境。而依法建立保护物种、生态系统、栖息地的自然区域,就是就地保护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措施。国际上将这些自然保护区域称为“Protected Areas”,中文译为自然保护地。世界各国纷纷建立起各种各样的自然保护地,来保护本国生态系统,物种的安全,同时又采取措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我国是世界上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建立起了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系统,使其成为了保护这些有着无可替代价值的自然资源的有效方式。近年来,我国各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发展迅速,所有自然保护地的总面积已经占国土陆地面积的18...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自然保护地概述
第一节 自然保护地的概念
一、自然保护地的涵义
二、自然保护地概念设置的意义
第二节 自然保护地的分类及建立的意义
一、自然保护地的分类
二、自然保护地建立的意义
第三节 自然保护地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自然保护地的历史发展
二、近代自然保护地的历史发展
三、现代自然保护地的历史发展
四、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国外有关自然保护地的立法概述
第一节 国外有关自然保护地的立法概况
一、美国自然保护地的立法概况
二、加拿大自然保护地的立法概况
三、日本自然保护地的立法概况
四、挪威自然保护地的立法概况
五、新西兰自然保护地的立法概况
第二节 世界各国自然保护地立法的特点分析及其借鉴
一、立法体制及其借鉴
二、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的特点及其借鉴
三、各国自然保护地类型发展的特点及其借鉴
第三章 我国自然保护地立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危害分析
第一节 我国各类型自然保护地的立法现状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立法现状
二、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立法现状
三、我国森林公园的立法现状
四、我国世界遗产的立法现状
五、我国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立法简述
第二节 我国各类型自然保护地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危害分析
一、有关法律法规方面
二、有关管理体制方面
三、有关分类体系方面
第四章 我国自然保护地法的构建及建议
第一节 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地法的必要性
一、我国生态环境严峻形势的要求
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三、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地的法规效力层次需要提升
四、我国急需建立一个关于自然保护地的综合性法律体系
五、国际交流合作的需要
第二节 我国自然保护地的立法趋势
一、我国自然保护地的调整范围
二、我国自然保护地的管理体制
三、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分类体系
四、我国自然保护地的法律责任
第三节 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地法的建议
一、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二、关于基本原则的建议
三、关于法律体系的建议
四、关于管理体制的建议
五、关于分类体系的建议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遗产地管理体制之争及其理论实质[J]. 张朝枝. 商业研究. 2006(08)
[2]世界遗产与保护地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 颜文洪. 城市问题. 2006(03)
[3]新西兰自然保护区管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王金凤,刘永,郭怀成,王真. 环境保护. 2006(05)
[4]试论国际生态安全[J]. 柳婧. 能源与环境. 2006(01)
[5]森林公园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探析[J]. 杨敏,杨延风,张谦,宋保平. 林业经济问题. 2006(01)
[6]自然保护区立法刍议[J]. 李春雨.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5(05)
[7]改善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对策[J]. 苏杨. 科技导报. 2004(09)
[8]浅议美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J]. 应四爱,陈惟,李辉.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4(04)
[9]中国和加拿大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比较研究[J]. 王晓丽. 世界环境. 2004(01)
[10]土地资源保护——国家公园运动的缘起与发展[J]. 杨锐. 水土保持研究. 2003(03)
本文编号:3222929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自然保护地概述
第一节 自然保护地的概念
一、自然保护地的涵义
二、自然保护地概念设置的意义
第二节 自然保护地的分类及建立的意义
一、自然保护地的分类
二、自然保护地建立的意义
第三节 自然保护地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自然保护地的历史发展
二、近代自然保护地的历史发展
三、现代自然保护地的历史发展
四、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国外有关自然保护地的立法概述
第一节 国外有关自然保护地的立法概况
一、美国自然保护地的立法概况
二、加拿大自然保护地的立法概况
三、日本自然保护地的立法概况
四、挪威自然保护地的立法概况
五、新西兰自然保护地的立法概况
第二节 世界各国自然保护地立法的特点分析及其借鉴
一、立法体制及其借鉴
二、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的特点及其借鉴
三、各国自然保护地类型发展的特点及其借鉴
第三章 我国自然保护地立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危害分析
第一节 我国各类型自然保护地的立法现状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立法现状
二、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立法现状
三、我国森林公园的立法现状
四、我国世界遗产的立法现状
五、我国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立法简述
第二节 我国各类型自然保护地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危害分析
一、有关法律法规方面
二、有关管理体制方面
三、有关分类体系方面
第四章 我国自然保护地法的构建及建议
第一节 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地法的必要性
一、我国生态环境严峻形势的要求
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三、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地的法规效力层次需要提升
四、我国急需建立一个关于自然保护地的综合性法律体系
五、国际交流合作的需要
第二节 我国自然保护地的立法趋势
一、我国自然保护地的调整范围
二、我国自然保护地的管理体制
三、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分类体系
四、我国自然保护地的法律责任
第三节 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地法的建议
一、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二、关于基本原则的建议
三、关于法律体系的建议
四、关于管理体制的建议
五、关于分类体系的建议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遗产地管理体制之争及其理论实质[J]. 张朝枝. 商业研究. 2006(08)
[2]世界遗产与保护地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 颜文洪. 城市问题. 2006(03)
[3]新西兰自然保护区管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王金凤,刘永,郭怀成,王真. 环境保护. 2006(05)
[4]试论国际生态安全[J]. 柳婧. 能源与环境. 2006(01)
[5]森林公园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探析[J]. 杨敏,杨延风,张谦,宋保平. 林业经济问题. 2006(01)
[6]自然保护区立法刍议[J]. 李春雨.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5(05)
[7]改善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对策[J]. 苏杨. 科技导报. 2004(09)
[8]浅议美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J]. 应四爱,陈惟,李辉.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4(04)
[9]中国和加拿大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比较研究[J]. 王晓丽. 世界环境. 2004(01)
[10]土地资源保护——国家公园运动的缘起与发展[J]. 杨锐. 水土保持研究. 2003(03)
本文编号:3222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222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