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环境权的创设及其私法保障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0 19:32
本文以环境权产生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为切入点,以现实为依据,从理论上论证了确立环境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将环境权界定为: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适宜健康和良好生活环境,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本权利。进而,对环境权的主体、客体、内容逐一论述,以支持笔者对环境权概念的界定。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笔者从考察国外环境权的相关立法入手,通过对我国现行环境权法律制度的分析,提出构建我国环境权法律体系的初步设想。文章第一部分,属于文章的引言部分,初步阐释了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近时期关于环境权的理论研究成果。文章第二部分,比较详细的阐述了环境权产生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简要的阐述了环境权产生的四大理论基础,即公共信托理论、人权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代际公平理论。在此基础上阐释了环境权的相关概念及其构成三要素。首先,笔者对环境进行了定义,在此基础上,将环境权定义为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适宜健康和良好生活环境,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本权利。笔者通过对各种环境权主体资格论的质疑,确立环境权的主体为个人、组织、国家和人类,明确环境权的客体包括物和行为,同时还应当包括人身和精神产品。最后,对于环境权的内容,将其分...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环境权的产生基础及其法理分析
(一) 环境权产生之现实基础
(二) 环境权产生之理论基础
1. 公共信托理论
2. 人权理论
3. 可持续发展理论
4. 代际公平理论
(三) 环境权的相关概念及其法理分析
1. 环境权的相关概念
2. 环境权的法理分析
二 我国环境权法律制度之建构
(一) 国外环境权法律制度
(二) 我国环境权保护的立法现状
1. 宪法中有关环境权的规定
2. 环境基本法对环境权的规定
(三) 我国环境权的立法构想
1. 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环境权
2. 在环境权基本法中架构环境权体系
三 环境权的私法保障方式
(一) 环境权的法律性质
1. 环境权的“私益性”
2. 环境权的“公益性”
3. 明确环境权性质的意义
(二) 环境权的私法保障
1. 环境权的私法救济现状及其评价
(三) 环境权私法救济方式之完善
1. 大力加强环境保险制度在环境权保障中的作用
2. 我国环境权公益诉讼理论的构建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权的概念、属性——张力维度的探讨[J]. 吴国贵.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3(04)
[2]公益诉讼模式比较与选择[J]. 赵许明. 比较法研究. 2003(02)
[3]环境概念与环境法对环境概念的选择[J]. 周训芳.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5)
[4]环境时代与宪法环境权的创设[J]. 陈泉生.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5]论环境的定义[J]. 陈泉生. 法学杂志. 2001(02)
[6]再论公民环境权[J]. 吕忠梅. 法学研究. 2000(06)
[7]论环境权及其与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关系[J]. 李艳芳.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05)
[8]论公民环境权[J]. 吕忠梅. 法学研究. 1995(06)
[9]环境权若干问题探究[J]. 李艳芳.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4(06)
[10]环境权的立法保护[J]. 韦联春. 法学. 1994(06)
本文编号:3222990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环境权的产生基础及其法理分析
(一) 环境权产生之现实基础
(二) 环境权产生之理论基础
1. 公共信托理论
2. 人权理论
3. 可持续发展理论
4. 代际公平理论
(三) 环境权的相关概念及其法理分析
1. 环境权的相关概念
2. 环境权的法理分析
二 我国环境权法律制度之建构
(一) 国外环境权法律制度
(二) 我国环境权保护的立法现状
1. 宪法中有关环境权的规定
2. 环境基本法对环境权的规定
(三) 我国环境权的立法构想
1. 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环境权
2. 在环境权基本法中架构环境权体系
三 环境权的私法保障方式
(一) 环境权的法律性质
1. 环境权的“私益性”
2. 环境权的“公益性”
3. 明确环境权性质的意义
(二) 环境权的私法保障
1. 环境权的私法救济现状及其评价
(三) 环境权私法救济方式之完善
1. 大力加强环境保险制度在环境权保障中的作用
2. 我国环境权公益诉讼理论的构建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权的概念、属性——张力维度的探讨[J]. 吴国贵.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3(04)
[2]公益诉讼模式比较与选择[J]. 赵许明. 比较法研究. 2003(02)
[3]环境概念与环境法对环境概念的选择[J]. 周训芳.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5)
[4]环境时代与宪法环境权的创设[J]. 陈泉生.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5]论环境的定义[J]. 陈泉生. 法学杂志. 2001(02)
[6]再论公民环境权[J]. 吕忠梅. 法学研究. 2000(06)
[7]论环境权及其与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关系[J]. 李艳芳.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05)
[8]论公民环境权[J]. 吕忠梅. 法学研究. 1995(06)
[9]环境权若干问题探究[J]. 李艳芳.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4(06)
[10]环境权的立法保护[J]. 韦联春. 法学. 1994(06)
本文编号:3222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222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