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侵权责任构成研究
本文关键词:环境侵权责任构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的承载力也在不断的接受挑战,现代社会环境与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各种环境侵权诉讼案件也层出不穷。环境侵权与传统的侵权行为相比有其特殊性,这也使得环境侵权的构成要件也区别于传统的侵权行为。理论界针对环境侵权要件也是众说纷纭,其中争论比较多的是:违法性要件的有无;是否应当以过错为要件;以及因果关系的认定这三个方面。笔者在借鉴国内外理论的基础上,对环境侵权行为要件进行分析。文章有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环境侵权概念及特点的介绍,通过对环境、环境权、环境侵权等概念的梳理,以达到对环境侵权初步了解与认识的目的。在对比先前学者对环境侵权概念的界定基础上,提出了环境侵权的认定应当从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并对环境污染进行类型化分析,将其分为实质型污染和拟制型污染,由于两者具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构成要件方面也应当区别对待。之后对环境侵权的特殊性进行介绍,正是由于环境侵权与传统的侵权行为有许多不同之处,所以构成要件也应区别于传统侵权行为。第二部分主要是介绍了域外法关于环境侵权各要件的立法实践。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对环境侵权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早,在对传统的侵权行为要件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形成了环境侵权要件的理论。在归责原则上,大多以无过错责任与过错责任相结合的方式,以平衡环境的保护与企业正常运行之间的冲突。在因果关系上各国基本上都采用因果关系推定的方面。形成了盖然性因果关系理论、疫学因果关系理论、间接反证等因果关系证明理论。第三部分是文章的核心,主要是对环境侵权的要件各方面展开进行详细讨论。首先是对学界争议最为热烈的违法性要件进行介绍,通过两则案例引出赞成与反对的观点,之后通过对违法性的分析得出自己的观点。其次,介绍了环境侵权归责原则从之前的过错责任原则到无过错责任的原则的发展过程,并叙述了环境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正当化基础。最后介绍了有关环境侵权的因果关系学说,包括盖然性因果关系、疫学因果关系、间接反证说等理论,评价了这些理论的优点与不足之处。第四部分是通过对国内外的环境侵权要件的理论梳理,提出对我国环境侵权各要件理论的完善建议。在因果关系的认定上,我国的必然性因果关系理论以及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在环境侵权的实践中存在一定弊端,应当引用国外有关的因果关系推定理论,并可针对不同案件采用多元化的证明方法。在归责原则上,拟制型污染适用过错责任,而实质性污染适用无过错责任,促进理论与司法实践的统一。
【关键词】:环境侵权 构成要件 因果关系 违法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一、环境侵权相关概念及特点10-14
- (一) 概念的梳理10-12
- (二) 环境侵权的特点12-14
- 二、国外有关环境侵权构成的理论与实践14-17
- (一) 日本14-15
- (二) 德国15-16
- (三) 美国16-17
- 三、环境侵权要构成的详细探讨17-28
- (一) 违法性是否构成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要件17-20
- 1. 赞成的观点18
- 2. 否定的观点18-19
- 3. 笔者观点19-20
- (二) 是否以主观过错为要件20-21
- 1. 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的发展过程20-21
- 2. 环境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正当化基础21
- (三) 损害事实的存在21-23
- (四) 环境侵权的因果关系理论23-28
- 1. 盖然性因果关系24-25
- (1) 优势证据说24-25
- (2) 事实推定说25
- 2. 疫学因果关系25-26
- 3. 间接反证说26-28
- 四、我国环境侵权构成理论之完善28-32
- (一) 我国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理论的缺陷与完善28-30
- 1. 案例28
- 2. 我国的因果关系理论及证明方法28-29
- 3. 举证责任倒置与因果关系推定的区别29-30
- 4. 对我国的借鉴30
- (二) 对归责原则的完善30-32
- 1. 案例30-31
- 2. 我国环境侵权归责原则的适用及完善31-32
- 结语32-33
- 参考文献33-35
- 致谢35-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明辉;;环境侵权的特征及其法律责任[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年03期
2 张瑞萍;;论环境侵权法律救济的实现[J];社科纵横;2008年08期
3 张艳丽;;由血铅中毒看我国环境侵权的法律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9年30期
4 魏正龙;;浅谈我国环境侵权制度[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孙昌兴;周彦;;我国企业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的思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周莹莹;聂佳;刘辉;;环境侵权的内涵分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6期
7 张一粟;;环境侵权案的界定[J];绿叶;2006年10期
8 张浩强;论共同环境侵权[J];当代法学;2002年02期
9 吴继刚;环境侵权的类型探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王宗廷;环境侵权的公益诉讼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柳;;环境侵权示范诉讼制度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宗廷;;环境侵权的公益诉讼研究[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3 程守太;;浅论我国环境侵权法律的完善和发展——从一起黄磷泄露侵权案件谈起[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4 秘明杰;;环境侵权及其不确定性分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5 余麟;陆志明;;再论环境侵权——从制定中的民法典之角度[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6 李娟;刘芳;;我国环境侵权司法救济的现状与未来——从法社会学角度分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7年
7 孙法柏;;法经济学视野下的环境侵权问题探讨[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刘海鸥;;美国环境侵权领域中的妨害法[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8年
9 刘文燕;;论环境侵权社会责任的应然状态[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马洪;;环境侵权的归责追问[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蓉;中国环境侵权的“救济”[N];中国环境报;2001年
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冯岑岑;环境侵权受害人维权手段待丰富[N];检察日报;2012年
3 记者 朱磊;环境侵权须确保赔偿相关信息应充分公开[N];法制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丁国锋 马超;环境侵权案一赔了之倾向要不得[N];法制日报;2013年
5 马圆园;环境侵权公益诉讼特征简论[N];江苏经济报;2014年
6 吕忠梅 湖北经济学院教授 湖北水事研究中心主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博士生导师;论环境侵权的二元性[N];人民法院报;2014年
7 毛瑞兆;环境侵权的特殊性及法律对策[N];发展导报;2003年
8 杨书桥;要抓住环境侵权案件的要点[N];法制日报;2005年
9 中国政法大学 高菲斐;环境侵权民事司法救济的主要特点[N];中国环境报;2010年
10 竺效;对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思考[N];法制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中星;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张晶;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3 张程;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3年
4 马思瑶;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5 杨柳;试论《侵权责任法》中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D];复旦大学;2013年
6 田晓宇;跨国公司环境侵权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7 贾飞萍;我国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8 曾敏;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9 于颖;商法视角下海洋环境侵权债权人保护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10 陈茂义;我国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环境侵权责任构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24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