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10:08
本文关键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旧城改造、新城开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产生的建筑垃圾和因自然灾害等非人为因素作用产生的建筑垃圾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但与此同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也对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建筑垃圾具有危害和价值的双重性质,力图通过立法和政策设计收到趋利避害的效果。 为了提高建筑垃圾的利用率,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法律制度体系,包括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筑垃圾管理票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来保障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具体实施。 纵观我国现有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管理制度、公众参与制度、激励制度等。但在实践中,,由于缺乏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法律制度配套的实施细则和标准,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法律制度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 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法律制度的设想,保障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顺利进行。第一,从建筑垃圾分类、监测、处置费用预交、运输管理、处理场建设、信息平台等方面细化建筑垃圾回收制度,确保建筑垃圾能够得到高效的分类回收,夯实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第二,制定建筑垃圾管理票实施细则,设立完善的建筑垃圾运输管理体系,预防建筑垃圾非法处置现象。第三,优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建筑垃圾的产生单位、运输单位、处理场等主体应承担的资源化利用责任。第四,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销售使用应用建筑垃圾制造的再生材料的单位和个人采取经济激励措施,如税收优惠、投资倾斜、贷款优惠等措施,鼓励建设施工单位等主体积极投身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活动中。
【关键词】:建筑垃圾 资源开发 循环经济 环境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799.1;D922.68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内容の要旨6-8
- 目录8-9
- 引言9-11
- (一) 选题意义9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9
-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9-10
- (四) 本文力图实现的创新10-11
- 一、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概述11-17
- (一) 建筑垃圾的定义及分类11-13
- (二) 建筑垃圾的危害13-14
- (三)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定义14-15
- (四)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意义15-17
- 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依据17-23
- (一)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理论依据17-21
- (二)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实践依据21-23
- 三、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法律制度现状23-28
- (一)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23-24
- (二)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管理制度24-27
- (三)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公众参与制度27-28
- (四)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激励制度28
- 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域外法律制度借鉴28-39
- (一) 美国废弃物清理与资源回收的基本法律制度28-31
- (二) 德国建筑废弃物处置的基本法律制度31-35
- (三) 日本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基本法律制度35-38
- (四) 国外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38-39
- 五、完善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法律制度的建议39-47
- (一) 细化建筑垃圾回收制度39-42
- (二) 建立建筑垃圾管理票制度42-44
- (三) 优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44-45
- (四) 健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激励制度45-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和平;袁梅凤;兰树莹;闫清泉;;城市更新过程中建筑垃圾减量及处理研究取向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张翼鹏;戴连鹏;范文涛;;谈国内外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发展和现状[J];科技信息;2010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0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26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