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土地复垦法律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矿区土地复垦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采矿区生态复杂、社会矛盾众多,矿区土地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环境问题,而已经上升到影响国家战略的地位;过度开采、轻视恢复造成采矿区环境日益恶化,本来就有限的土地损毁后没被及时复垦,所以对矿区土地实施复垦有其必要性也有必然性。构建完善可行的矿区土地复垦制度,应当首先澄清概念,为制度立法提供理论支撑,然后分析现状,最终从不足之处实现突破口,为实施提供对策。土地的合理利用关系到自然的秩序、社会的和谐,而矿区土地复垦关系到能否合理保护矿区土地环境、实现可持续利用、开发废弃矿区遗留土地,亦为了保障国家、集体、个人和采矿企业等不同主体的权益,达到共同发展的社会效果,所以矿区土地复垦势在必行。矿区土地复垦法律制度作为矿产资源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矿产资源法的完善,尤其是矿区开发的退出、环境恢复工作极具借鉴意义。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辨析了矿区土地复垦的概念,根据矿区土地复垦的复垦义务主体、原因、范围得出矿区土地复垦的概念,对原有矿区土地复垦的内涵进行扩展。并根据有前瞻性的法学和非法学的理论,为后文的分析和研究奠定基础,这是构建和完善本制度的前提。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的矿区土地复垦的困境。首先阐释我国矿区土地的现状然后对所遇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主要的问题是责任不清、监管不力、资金来源不足和没有很好地实施公众参与。并以“囚徒困境”对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现状深入分析,以此提出要想走出上述困境,需要政府适度干预企业的行为;然后分析我国矿区土地现状的立法和法律层面的不足。第三部分首先完善了法律内容,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得出复垦须以恢复生态作为目标,而实现矿区的生态恢复关键在于依据公众参与建立和完善监管体制、建立治理责任认定制度和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只有逐步完善矿区土地复垦的各项制度,才能使矿区土地复垦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复垦 恢复 公众参与 保障金 责任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6;D922.3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1
- (一)选题背景8
- (二)研究意义8-9
- (三)研究现状9-10
- (四)研究方法10-11
- 一、矿区土地复垦的概念辨析11-13
- (一)矿区土地复垦义务主体11-12
- (二)矿区土地复垦的原因12
- (三)矿区土地复垦的范围12-13
- 二、矿区土地复垦的理论基础13-17
- (一)环境法学理论基础13-15
- (二)民法理论基础15-16
- (三)经济学理论基础——外部性理论16-17
- (四)环境科学理论基础——生态恢复与重建理论17
- 三、矿区土地复垦的现状、困境及其法律原因探析17-31
- (一)矿区土地复垦的现状17-18
- (二)矿区土地复垦面临的困境18-25
- (三)现状评析——矿区土地复垦中的“囚徒困境”现象25-28
- (四)矿区土地复垦面临困境的法律原因探析28-31
- 四、完善我国矿区土地复垦法律制度31-47
- (一)完善矿区土地复垦的法律构成要件31-36
- (二)完善矿区土地复垦法律制度3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华春;郑伟;郭彤荔;王秀波;王海平;;南非矿山土地复垦立法及管理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国雄;高保山;周心澄;金燕;;国外工矿区土地复垦动态研究[A];海峡两岸减轻灾害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专辑[C];2000年
2 周进生;;矿区土地复垦规划研究[A];资源·环境·产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楼溪潮;;强化实施矿区土地复垦整理的思考[A];“土地整理与城市化”研究文集[C];2003年
4 叶宝莹;白中科;包妮沙;;矿区土地复垦遥感动态监测体系构建[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白中科;;认知复垦,从事复垦,传承复垦——与我的导师赵景逵先生的对话[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6 屈雯雯;吴祥云;曲兆宇;宋亚琴;;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矿区土地复垦成效评估研究[A];全国矿区环境综合治理与灾害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胡振琪;赵艳玲;王凤娇;;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的现状与展望[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下册)[C];2011年
8 白中科;孙泰森;洪坚平;师学义;;矿区土地复垦研究的学科交叉与野外大型教学、科研复合型基地的构建(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9 刘立忠;高荣久;;山地地区煤矿区土地复垦技术研究[A];第七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刘立忠;高荣久;方军;;低潜水位煤矿区土地复垦工程技术措施研究[A];全国“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习稳;要在矿区土地复垦上打主意[N];中国矿业报;2003年
2 记者 韩建平 白续宏;我省工矿区土地复垦有“方”可依[N];山西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王硕;矿区土地复垦之困待解[N];人民政协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白续宏;矿区土地复垦难在哪儿[N];山西日报;2013年
5 侯海生;不复垦别开采[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谢文君 杨忠厚;矿区土地复垦任重道远[N];辽宁日报;2002年
7 谢文君;矿区土地复垦任重道远[N];辽宁日报;2004年
8 山西省中条山森林经营局 李杨胜;高度重视山西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N];山西科技报;2003年
9 吕品杰;抓好矿区土地复垦促进阜新经济转型[N];中国矿业报;2003年
10 记者 白续宏;国内专家“会诊”我省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N];山西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武;井工煤矿区边采边复的复垦时机优选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艳春;平顶山市矿区土地复垦的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2 段珊珊;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管理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高华;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冯露;矿区土地复垦项目后社会影响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5 刘书娟;矿区土地复垦监测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李晓彬;澄合煤矿区土地复垦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张乐;我国矿区土地复垦法律法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孙小虎;矿区土地复垦理论及方案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9 于厉;矿区土地复垦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10 邹彦岐;矿区土地复垦效益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本文关键词:矿区土地复垦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26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