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17:12

  本文关键词: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强调保护自然与尊重自然规律,注重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体系中,公众参与制度还很不完善。因此,构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制度,对于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领域最需要公众的参与,通过研究公众参与制度并设计出具体的法律制度,来充分发挥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充分认识和尊重大自然的基础上,再利用大自然造福于人类的过程,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进程中,所取得的全部文明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以文明的态度对待大自然,不野蛮开发,不粗暴对待大自然,认真保护和积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使生态化渗入到社会结构当中,以期维护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最小损害并能进行一定的生态建设。公众参与是指公众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平等的享有参与与自己环境利益相关的一切法律活动,参与的主体主要包括公民、政府以及团体组织。参与的范围主要包括:环境的立法、决策、监督、救济等几个阶段实施的环境法律活动。其目的是确保公众有权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法律活动,便于公众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众的环境利益。 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制度应当包括: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环境立法参与制度、环境行政参与制度和环境权利救济制度。通过对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法律制度现状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对国外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比较和借鉴,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还很不完善。我国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存在:立法规定分散,激励条款不足,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参与的范围太狭窄,保障环保NGO的法制有缺陷等不足之处。因此,需要通过制定环境教育法,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加大环境信息公开的力度,拓展公众参与的范围,保障环保NGO的制度,以及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方式,来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制度。
【关键词】: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 公众参与 法律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13-15
  • 2. 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15-24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5-17
  • 2.1.1 生态文明15
  • 2.1.2 生态文明建设15-16
  • 2.1.3 公众参与16-17
  • 2.2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17-18
  • 2.3 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模式18-19
  • 2.4 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19-20
  • 2.4.1 公众参与生态文明是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19
  • 2.4.2 公众参与有利于生态文明民主和科学的决策19-20
  • 2.4.3 公众参与对生态文明有重要的辅助功能20
  • 2.4.4 公众参与有利于生态文明的有效监督20
  • 2.5 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法律制度20-24
  • 2.5.1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21
  • 2.5.2 环境立法参与制度21-22
  • 2.5.3 环境行政参与制度22-23
  • 2.5.4 环境权利救济制度23-24
  • 3. 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4-30
  • 3.1 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立法现状24-25
  • 3.2 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实践25-26
  • 3.3 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26-30
  • 3.3.1 公众参与的立法规定分散26-27
  • 3.3.2 公众参与的激励条款不足27-28
  • 3.3.3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28
  • 3.3.4 公众参与的范围太狭窄28-29
  • 3.3.5 保障环保NGO的法制有缺陷29-30
  • 4. 国外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30-37
  • 4.1 国外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制度发展状况30-31
  • 4.2 美国的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法律制度31-32
  • 4.3 日本的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法律制度32
  • 4.4 其他国家的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法律制度32-33
  • 4.5 国外的制度经验对我国的启示33-37
  • 4.5.1 对环境教育立法的重视33-34
  • 4.5.2 对公众环境权的明确立法34
  • 4.5.3 对公众环境信息权的重视34-35
  • 4.5.4 对公众参与方式的重视35
  • 4.5.5 对环保NGO作用的重视35-36
  • 4.5.6 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重视36-37
  • 5. 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法律制度的完善37-45
  • 5.1 制定环境教育法37-38
  • 5.2 明确规定公民环境权38
  • 5.3 拓展公众参与的范围38-40
  • 5.4 加大环境信息公开的力度40-41
  • 5.5 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41-42
  • 5.6 保障环保NGO的制度42-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5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真;树立以人为本的生态法理念——从公众参与制度出发的考察[J];当代法学;2005年04期

2 史玉成;;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价值目标与制度构建[J];法学家;2005年01期

3 齐飞;;论我国政府环境管理的完善——以生态文明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2期

4 楚晓宁;;生态文明背景下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环境保护NGO不可忽视[J];法制与社会;2008年19期

5 田萍萍;;浅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年02期

6 王超;;国内外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公众参与制度探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07期

7 张华伟;中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之完善[J];河北学刊;2004年02期

8 郑少尉;;生态文明与环境立法的完善[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邓庭辉;论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J];环境科学动态;2004年02期

10 陈润羊;花明;;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紫宜;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D];吉林大学;2005年

2 张雪琴;论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李娇娜;公路建设项目全程环境管理公众参与机制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4 李宏;公民环境权的宪法设计[D];山东大学;2007年

5 史玉成;论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制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6 王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王博;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33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d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