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19:06
本文关键词: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次提高一定程度上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今天,人类已经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诸多问题。保护环境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理念,对于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任务。在具体环境保护工作中,政府对于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负有主要责任,但由于政府的有限理性和行政的自我偏好性,必须要对政府的环境保护行为加强监督,以促使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更加完善。 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是公民环境权实现的具体路径和制度保障,当前我国的环境公众参与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法律制度的供给难以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本文通过对环境公众参与理论阐述和国外立法模式的比较,并在梳理我国现阶段环境公众参与制度的得失上,提出完善、构建我国公众参与的各项具体制度措施。 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环境保护公众参与问题的提出、研究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本文采用的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一般理论。这部分主要就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概念厘定、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主体、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范围、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途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价值目标、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特点、建立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意义、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内容这八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第三部分:主要是考察和借鉴国外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第四部分:论述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在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制度的理论基础方面,就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经济学基础以及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法理学基础进行了阐述;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现实基础方面,就公众参与的民众基础以及公众参与的组织基础进行了分析。 第五部分:研究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及缺陷。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方面,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范围的制度现状、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主体的制度现状、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现状、环境立法参与制度的现状、环境行政参与制度的现状、环境司法参与制度——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现状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在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缺陷方面就: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范围的缺陷、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主体的缺陷、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缺陷、环境立法参与制度的缺陷、环境行政参与制度的缺陷、环境司法参与制度的缺陷进行了分析。 第六部分:针对上一部分提出的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及缺陷,分别从各个方面阐述完善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各项具体对策措施,本部分是文章的重点。
【关键词】:环境保护 公众参与 制度缺陷 制度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68;X32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0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10-12
- 1.1.1 选题的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3-16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16-17
- 1.3 本文研究的目标、内容和研究方法17-19
- 1.3.1 研究的目标17-18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18
- 1.3.3 研究方法18-19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19-20
- 2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相关概念界定和制度内容20-34
- 2.1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概念厘定20-25
- 2.1.1 公众参与的涵义20-22
- 2.1.2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涵义22-25
- 2.2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主体25-28
- 2.3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范围28-30
- 2.4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途径30-31
- 2.5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主要内容31-34
- 2.5.1 知情机制32
- 2.5.2 环境立法参与制度32-33
- 2.5.3 环境行政参与制度33
- 2.5.4 环境司法参与制度33-34
- 3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理论与现实基础34-52
- 3.1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34-45
- 3.1.1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经济学基础34-38
- 3.1.2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法理学基础38-45
- 3.2 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现实基础45-52
- 3.2.1 我国公众参与制度建立的民众基础45-47
- 3.2.2 我国公众参与制度建立的法律基础47-49
- 3.2.3 我国公众参与制度建立的组织基础49-52
- 4 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及缺陷52-66
- 4.1 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52-58
- 4.1.1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范围的制度现状52
- 4.1.2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主体的制度现状52-53
- 4.1.3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现状53-54
- 4.1.4 环境立法参与制度的现状54-55
- 4.1.5 环境行政参与制度的现状55-57
- 4.1.6 环境司法参与制度——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现状57-58
- 4.2 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缺陷58-66
- 4.2.1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范围的制度缺陷59
- 4.2.2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主体的制度缺陷59
- 4.2.3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缺陷59-61
- 4.2.4 环境立法参与制度的缺陷61-62
- 4.2.5 环境行政参与制度的缺陷62-63
- 4.2.6 环境司法参与制度——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缺陷63-66
- 5 国外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考察和借鉴66-78
- 5.1 国外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66-70
- 5.1.1 美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及实践66-67
- 5.1.2 日本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及其实践67-68
- 5.1.3 加拿大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及其实践68
- 5.1.4 欧盟及欧盟国家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及其实践68-70
- 5.2 国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主要经验70-78
- 5.2.1 公民环境权的具体化与制度化70
- 5.2.2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途径和形式完备70
- 5.2.3 健全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机制70-71
- 5.2.4 完善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71-73
- 5.2.5 民间环保团体广泛介入环境事务73-74
- 5.2.6 公众提起环境诉讼的制度完善74-75
- 5.2.7 环保教育与宣传75-76
- 5.2.8 传媒监督76-78
- 6 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立法完善78-98
- 6.1 参与范围的制度完善78-80
- 6.1.1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范围的确定原则79
- 6.1.2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具体范围79-80
- 6.2 参与主体80-81
- 6.2.1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主体资格的取得标准80
- 6.2.2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主体种类80-81
- 6.3 相关权利的立法确认81-83
- 6.3.1 公民实体性环境权的法律确立81-82
- 6.3.2 公民程序性环境权的法律确立82-83
- 6.4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信息知情机制的完善83-88
- 6.4.1 环境信息公开的立法模式84-85
- 6.4.2 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85-86
- 6.4.3 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86-87
- 6.4.4 环境信息公开的方式87
- 6.4.5 法律责任与权利救济87-88
- 6.5 环境保护行政参与制度的完善——表达型参与机制的完善88-91
- 6.5.1 公众言论自由与参与决策权88-89
- 6.5.2 公众表达型参与的方式89-90
- 6.5.3 公众表达型参与具体制度的完善90-91
- 6.6 公众通过司法参与环境保护机制的完善91-98
- 6.6.1 原告资格92-94
- 6.6.2 受案范围94-95
- 6.6.3 举证责任95-96
- 6.6.4 诉讼成本分担机制96-98
- 致谢98-100
- 参考文献100-110
- 附录110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110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岐;祁素萍;;环境景观的教育功能浅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房娟娟;付文凤;赵海燕;管永祥;吴昊;梁永红;姜海;;湖滨缓冲带农村居民支浜生态治理需求与参与意愿——基于宜兴周铁镇农户问卷调查分析[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十二章)[C];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洪燕;提高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2 王亮;论环境公益诉讼中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3 李高升;突发环境事件中公众参与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4 卫雅楠;中小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年
5 韩丽荣;陕西省环境教育的困境及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6 杨岩;公民环境参与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余澜;论自愿性环境协议在我国的适用[D];西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33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