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权法律化的反思——以权利法律化为视角
发布时间:2021-10-11 12:51
在环境问题日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今天,环境权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我们希望赋予人人拥有支配环境,享受良好环境的权利,并以这个权利为依据,人人得以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加以制止,以有效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环境权作为一种崭新的权利,具有一些不同于传统权利的特殊性,使得适用传统权利保障制度难以有效的实现环境权。造成了人们虽然在理论上承认环境权,但环境权却很难实现的现状。本文分四个部分,从法理学的角度,论述了环境权基本理论。以期促进环境权从应然状态向实然状态的转化,并最终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第一部分阐述了环境权提出的背景和提出的过程。当今世界,全球气温上升、水资源枯竭、森林面积锐减、物种消失无一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直接促进了环境权的产生。60年代,一位德国医生首先提出了环境权问题,随后引起了举世瞩目的关于环境权的争论。70年代,《东京宣言》、《人类环境宣言》相继对环境权做出了规定。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环境权的合理性基础和环境权与人权的关系。环境权具有权利的主体性基础和现实性基础,基本具备权利的合理性基础。环境权不仅仅是一项普通权利,还是一项基本人权。人权作...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一、 环境权理论的提出
(一) 环境权理论提出的背景
(二) 环境权理论的提出
二、 环境权的法理学考察
(一) 环境权的定义
(二) 环境权的合理性基础
1 、权利的基础理论
2 、环境权的合理性分析
(三) 环境权和人权的关系
1 、人权基础理论
2 、环境权和人权的关系
三、 环境权法律化问题
(一) 环境权法律化的必要性
(二) 环境权法律化的现状
1 、国际条约对环境权的规定
2 、国内法对环境权的确认
(三) 环境权法律化的制约因素
(四) 环境权的概念分析
(五) 环境权法律化的路径选择
1 、环境权的价值基础
2 、通过其他法律权利保护环境权的困境
(六) 保障环境权的制度设计
四、 我国环境权法律化的情况
(一) 我国环境权法律化的进程
(二) 我国环境权法律化的具体问题
(三) 我国环境权法律化的对策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权利概念论[J]. 范进学. 中国法学. 2003(02)
[2]关于环境权设置的初步构想[J]. 林萍. 环境保护. 2002(01)
[3]论环境权的法律属性[J]. 朱谦. 中国法学. 2001(03)
[4]人权主体界说[J]. 徐显明,曲相霏. 中国法学. 2001(02)
[5]论环境权及其立法问题[J]. 陈开琦.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4)
[6]再论公民环境权[J]. 吕忠梅. 法学研究. 2000(06)
[7]生态权不应当进入法律的界域[J]. 矫波. 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06)
[8]论环境权及其与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关系[J]. 李艳芳.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05)
[9]论权利的合理性基础[J]. 常健. 南开学报. 1998(05)
[10]论国家环境权[J]. 张梓太. 政治与法律. 1998(01)
本文编号:3430543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一、 环境权理论的提出
(一) 环境权理论提出的背景
(二) 环境权理论的提出
二、 环境权的法理学考察
(一) 环境权的定义
(二) 环境权的合理性基础
1 、权利的基础理论
2 、环境权的合理性分析
(三) 环境权和人权的关系
1 、人权基础理论
2 、环境权和人权的关系
三、 环境权法律化问题
(一) 环境权法律化的必要性
(二) 环境权法律化的现状
1 、国际条约对环境权的规定
2 、国内法对环境权的确认
(三) 环境权法律化的制约因素
(四) 环境权的概念分析
(五) 环境权法律化的路径选择
1 、环境权的价值基础
2 、通过其他法律权利保护环境权的困境
(六) 保障环境权的制度设计
四、 我国环境权法律化的情况
(一) 我国环境权法律化的进程
(二) 我国环境权法律化的具体问题
(三) 我国环境权法律化的对策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权利概念论[J]. 范进学. 中国法学. 2003(02)
[2]关于环境权设置的初步构想[J]. 林萍. 环境保护. 2002(01)
[3]论环境权的法律属性[J]. 朱谦. 中国法学. 2001(03)
[4]人权主体界说[J]. 徐显明,曲相霏. 中国法学. 2001(02)
[5]论环境权及其立法问题[J]. 陈开琦.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4)
[6]再论公民环境权[J]. 吕忠梅. 法学研究. 2000(06)
[7]生态权不应当进入法律的界域[J]. 矫波. 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06)
[8]论环境权及其与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关系[J]. 李艳芳.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05)
[9]论权利的合理性基础[J]. 常健. 南开学报. 1998(05)
[10]论国家环境权[J]. 张梓太. 政治与法律. 1998(01)
本文编号:3430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4305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