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储备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1 01:58
能源问题是关系一国经济安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需要法律给予专门的规制。对于一国的能源安全来讲,能源储备法律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从制度的层面规范国家的能源储备行为。目前中国的能源供需形势严峻,如何有效增加能源储备量、保障能源经济安全已成为今后我国能源发展的核心。从理论层面上,我国国内对于能源问题的研究多侧重于从经济方面论述如何提高能源效率,或从地缘政治的高度论述能源安全,对能源储备研究甚少,而能源储备法律制度领域的探索更近乎空白。结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本文选题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随着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在现代社会的凸现,能源储备还需考虑其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应该建立在生态退化的基础上。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兼顾代内与代际公平,运用了经济学、生态学、伦理学的分析方法及比较法的研究方法,从多个角度论述我国的能源储备法律制度,遵循了概念解读、学理分析、国外经验评介、我国制度重构的研究进路,通过层层的推进与解析,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力求对现有法律制度进行完善,真正走一条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相统一的和谐发展道路。本文的框架结构是这...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中国能源现状与能源储备法律制度解读
一、中国能源利用现状
二、中国能源储备法律制度含义
(一) 能源储备
(二) 能源储备法律制度
三、中国能源储备法律制度构建之必要性分析
(一) 能源储备法律制度可保障中国的经济安全
(二) 能源储备法律制度可保障中国的政治安全
(三) 建立中国的能源储备法律制度
第二部分 中国能源储备法律制度的学理基础
一、以法经济学为视野的理论基础
(一) 效率理论
(二) 公共物品理论
(三) 外部性理论
(四) 产权理论
二、以环境法为视野的理论基础
(一) 生物多样性保护之理念
(二) 代际公平之理念
三、以经济法为视野的理论基础
(一) 社会公平之理念
(二) 综合利益平衡观
第三部分 国外有关能源储备法律制度评介
一、美国
(一) 石油储备法律
(二) 能源政策法案中体现的储备制度
二、德国
(一) 能源储备政策
(二) 循环经济法律
三、日本
(一) 石油储备法律
(二) 循环经济法律
(三) 能源储备的其他法律
四、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 能源政策制定的立足点
(二) 能源产权化观点的误区
第四部分 能源储备法律制度的现状与重构
一、中国能源储备法律制度现状
二、能源储备法律制度的重构
(一) 节约用能拓展能源储备—节约能源法
(二) 合理用能增加能源储备—循环经济法
(三) 推进高科技用能扩充能源储备—核能法
(四) 开发新能源扩充能源储备—可再生资源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2005能源政策法案》简介[J]. 马宏权,龙惟定,马素贞. 暖通空调. 2006(09)
[2]2005年国内外能源政策综述[J]. 刘红. 国际石油经济. 2006(02)
[3]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黄海峰,徐明,陈超,孙涛,曹燕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4]德国能源政策及能源生产生态化的现状及发展[J]. 刘春,姜德义. 矿业工程. 2005(01)
[5]日本的能源战略体系[J]. 何一鸣. 现代日本经济. 2004(01)
[6]论日本的循环型经济社会发展模式[J]. 李冬. 现代日本经济. 2003(04)
[7]关于物权法的“绿色”思考[J]. 吕忠梅. 中国法学. 2000(05)
本文编号:3429567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中国能源现状与能源储备法律制度解读
一、中国能源利用现状
二、中国能源储备法律制度含义
(一) 能源储备
(二) 能源储备法律制度
三、中国能源储备法律制度构建之必要性分析
(一) 能源储备法律制度可保障中国的经济安全
(二) 能源储备法律制度可保障中国的政治安全
(三) 建立中国的能源储备法律制度
第二部分 中国能源储备法律制度的学理基础
一、以法经济学为视野的理论基础
(一) 效率理论
(二) 公共物品理论
(三) 外部性理论
(四) 产权理论
二、以环境法为视野的理论基础
(一) 生物多样性保护之理念
(二) 代际公平之理念
三、以经济法为视野的理论基础
(一) 社会公平之理念
(二) 综合利益平衡观
第三部分 国外有关能源储备法律制度评介
一、美国
(一) 石油储备法律
(二) 能源政策法案中体现的储备制度
二、德国
(一) 能源储备政策
(二) 循环经济法律
三、日本
(一) 石油储备法律
(二) 循环经济法律
(三) 能源储备的其他法律
四、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 能源政策制定的立足点
(二) 能源产权化观点的误区
第四部分 能源储备法律制度的现状与重构
一、中国能源储备法律制度现状
二、能源储备法律制度的重构
(一) 节约用能拓展能源储备—节约能源法
(二) 合理用能增加能源储备—循环经济法
(三) 推进高科技用能扩充能源储备—核能法
(四) 开发新能源扩充能源储备—可再生资源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2005能源政策法案》简介[J]. 马宏权,龙惟定,马素贞. 暖通空调. 2006(09)
[2]2005年国内外能源政策综述[J]. 刘红. 国际石油经济. 2006(02)
[3]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黄海峰,徐明,陈超,孙涛,曹燕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4]德国能源政策及能源生产生态化的现状及发展[J]. 刘春,姜德义. 矿业工程. 2005(01)
[5]日本的能源战略体系[J]. 何一鸣. 现代日本经济. 2004(01)
[6]论日本的循环型经济社会发展模式[J]. 李冬. 现代日本经济. 2003(04)
[7]关于物权法的“绿色”思考[J]. 吕忠梅. 中国法学. 2000(05)
本文编号:3429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429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