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执法机关起诉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9 22:22
本文关键词:环境执法机关起诉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环境公益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环境公益的保护方面,有环境执法和环境司法两大途径,而面对近几年全国爆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上升的事实,环境执法和环境司法显得颇为无力。分析其原因,环境执法由于侧重于对环境违法行为的规制和惩罚,在受害人的救济和环境功能的救济方面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环境司法由于多元化的起诉主体机制并未建成使得环境公益的维护难上加难。据吕忠梅教授统计的全国的环境污染案件,环境纠纷通过行政执法程序以及进入环境司法的数量比为255:38:1,1由此可见我国环境执法和环境司法在维护环境公益方面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民诉法公益诉讼条款的加入,可谓是环境保护的一剂良药,引发了学界热烈的讨论,可是这剂良好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也是学界的一大难题,不仅涉及到新制度的构建,更多的是与现有的制度如何对接和融合的过程。面对环境这一最大的公益,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更是迫在眉睫。在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方面,学界的讨论颇多,笔者认为,在环境公益的保护方面,环境公益诉讼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救济受害人群体和修复受损的环境功能,应当赋予环境执法机关起诉权,使环境执法和环境司法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本文正文分三个部分讨论环境执法机关的起诉权: 第一部分从实践中环境公益维护的困境出发,指出目前的环境执法和环境司法体制在救济弱势的受害人群体和环境功能的修复方面仍有不足,进而提出了赋予环境执法机关起诉权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论述环境执法机关享有起诉权的可行性。本部分首先从环境权理论和诉讼信托理论论证了环境执法机关享有起诉权的可行性,之后具体分析了一些国家环境行政部门行使起诉权维护环境公益的成功经验,并整理了我国立法上和政策上的实践探索以及丰富的司法实践,从而论证赋予环境执法机关起诉权具有现实上的可行性。 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点,论述了赋予环境执法机关起诉权的制度构建。笔者提出虽然环境公益诉讼是一剂良药但也不是万能的,特别是由环境执法机关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也有其条件和限制,在功能定位方面要厘清环境执法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在整个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地位,使环境执法与环境司法有效配合才能达到维护环境公益的目的;在适用范围方面用于救济弱势的受害人和提出修复环境功能赔偿的请求;在诉讼地位方面根据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类型的不同环境执法机关可作为支持起诉人、共同原告或独立原告;在起诉权行使的结果方面,环境执法机关胜诉后涉及到赔偿金如何管理的问题,败诉后应当将相对人的损失纳入国家赔偿机制,另外鉴于环境执法机关作为一个特殊的起诉主体,其起诉权的行使一方面要受到必要的限制,另一方面需要从制度上设置一定的激励措施。
【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执法机关 起诉权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68;D925.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引言10-12
- 1. 赋予环境执法机关起诉权的必要性12-19
- 1.1 现行环境执法体制保护环境公益的方式及其弊端12-16
- 1.1.1 现行环境执法体制保护环境公益的方式12-15
- 1.1.2 现行环境执法体制保护环境公益的弊端15-16
- 1.2 现行环境司法模式中保护环境公益的方式及其弊端16-19
- 2. 赋予环境执法机关起诉权的可行性19-28
- 2.1 赋予环境执法机关起诉权理论上的可行性19-23
- 2.1.1 环境权理论的发展19-21
- 2.1.2 环境权理论的创设对环境公益诉讼的重要性21-22
- 2.1.3 诉讼信托理论为环境权的保护提供了实现路径22
- 2.1.4 执法权和司法权价值目标的差异22-23
- 2.2 赋予环境执法机关起诉权实践上的可行性23-28
- 2.2.1 国际上的成功经验23-24
- 2.2.2 本国立法和政策上的实践探索24-25
- 2.2.3 本土丰富的司法实践体验25-28
- 3. 赋予环境执法机关起诉权的制度构建28-39
- 3.1 环境执法机关起诉权适用的案件类型28-30
- 3.1.1 环境侵权案件影响了不确定的多数人28-29
- 3.1.2 受害人不敢或不愿意行使起诉权29
- 3.1.3 纯粹的环境功能受损29
- 3.1.4 受害人没有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侵害29-30
- 3.2 环境执法机关起诉权与执法权的关系30-31
- 3.3 环境执法机关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诉讼地位31-33
- 3.4 环境执法机关起诉权与其他权利主体起诉权的顺位与衔接33-35
- 3.5 环境执法机关起诉权行使的结果35-37
- 3.5.1 环境执法机关在环境公益案件中胜诉35-36
- 3.5.2 环境执法机关在环境公益诉讼中败诉36-37
- 3.6 环境执法机关行使起诉权的激励措施37-38
- 3.7 环境执法机关起诉权行使的限制38-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4
- 致谢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忠梅;;环境公益诉讼辨析[J];法商研究;2008年06期
2 陈虹;;环境公益诉讼功能研究[J];法商研究;2009年01期
3 杨朝霞;;论环保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正当性——以环境权理论为基础的证立[J];法学评论;2011年02期
4 吕忠梅;张忠民;熊晓青;;中国环境司法现状调查——以千份环境裁判文书为样本[J];法学;2011年04期
5 沈寿文;;环境公益诉讼行政机关原告资格之反思——基于宪法原理的分析[J];当代法学;2013年01期
6 竺效;;中国海洋生态损害索赔第一案[J];绿叶;2006年02期
7 韩志红;试论在经济执法中设置“官告民”制度的现实意义[J];理论与现代化;2004年06期
8 胡静;姚俊颖;;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是环境监管部门的新职责[J];环境经济;2013年Z1期
9 关丽;;美国的环境公民诉讼制度[J];世界环境;2008年01期
10 廖焕国;;中国环境公益诉讼之兴起与走势——基于环境正义与环境诉讼价值进路的分析[J];太平洋学报;2010年05期
本文关键词:环境执法机关起诉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0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8008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