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海域陆源污染防治的法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东北亚海域陆源污染防治的法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几乎东北亚各国都是临海国家,海洋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来自陆地的污染物加剧了区域海洋环境的恶化,面对这一形势,各国都积极制定防治海洋陆源污染的法律法规,但收效甚微。海洋环境的一体性决定了只有区域各国通过合作,制定统一的国际环境法规则,才能有效地解决海洋环境陆源污染问题。 目前,东北亚区域针对海洋环境污染只有一些功能性的合作,还没有专门针对东北亚海洋环境陆源污染防治的制度合作。因此,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出适合东北亚海洋环境陆源污染防治的区域合作模式。本文从东北亚海域陆源污染防治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当前东北亚海域海洋环境陆源污染的现状以及区域内保护海洋环境的双边、多边合作情况,提出为了有效地应对东北亚区域海洋环境陆源污染问题,应吸取其他地区治理区域陆源污染的成功经验,在东北亚制定海洋环境保护公约及防治各种形式污染的议定书,与此同时,区域各国应重视通过合作治理海洋环境陆源污染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本文采用归纳整理、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论证。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对陆源污染物以及东北亚区域海洋陆源污染现状进行介绍,由于陆源污染主要集中在靠近海岸的封闭和半封闭海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因此,在这部分着重对东北亚海域的范围进行界定,以期使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在该区域具有可实施性;其次,对东北亚海域沿岸各国为保护海洋环境缔结的双边和多边协定以及协定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论证,强调合作治理陆源污染的必要性;最后,通过分析、比较国际上治理海洋环境陆源污染成功的区域模式,总结出东北亚区域与地中海区域在很多层面具有相似性,因此借鉴“地中海模式”即“框架公约-议定书模式”符合东北亚地区的实际,,并设想了框架公约和议定书的具体制度措施。
【关键词】:陆源污染 东北亚海域 区域合作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9
- 序言9-10
- 前言10
- 一、 东北亚海域陆源污染概述10-12
- (一) 东北亚海域的界定11
- (二) 东北亚海域陆源污染的现状11-12
- 二、 当前东北亚国家防治海洋陆源污染的国际合作机制12-16
- (一) 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12-14
- 1. 东北亚区域保护海洋环境的双边合作机制12-13
- 2. 东北亚区域保护海洋环境的多边合作机制13-14
- (二) 东北亚区域保护海洋环境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14-16
- 1. 缺乏统一的海洋环境保护体系14-15
- 2. 难以调和的经济政治因素是区域合作的主要障碍15
- 3. 公众缺乏保护东北亚海洋环境整体性的意识15-16
- 三、 国际上可借鉴的区域海洋陆源污染防治模式16-18
- (一) 北海-东北大西洋模式——分立模式16-17
- (二) 波罗的海模式——综合模式17
- (三) 地中海模式——综合与分立相结合模式17-18
- 四、 东北亚海域防治陆源污染制度的构建18-25
- (一) 制定东北亚区域防治海洋污染的框架公约20-21
- 1. 基本义务20
- 2. 组织机构20
- 3. 信托基金20-21
- 4. 纠纷解决机制21
- 5. 信息共享平台21
- (二) 确定防治海洋陆源污染议定书的基本原则21-22
- 1. 强制性规则与劝告性规则相结合21
- 2. 事前预防为主与事后治理为辅21-22
- 3. 强化区域间的相互合作22
- (三) 制定防治陆源污染的议定书22-25
- 1. 陆源污染物的种类及危害等级规则22-23
- 2. 陆源污染物减排的标准规则23
- 3. 协商与技术援助规则23
- 4. 扩大公众参与规则23-24
- 5. 陆源海洋污染的预防规则24
- 6. 陆源海洋污染的治理规则24-25
- 五、 中国防治海洋陆源污染国内立法的不足与完善25-26
- (一) 目前防治海洋陆源污染国内立法的不足25-26
- (二) 防治海洋陆源污染国内立法的完善26
- 结语26-27
- 参考文献27-30
- 致谢30-3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莹;;东北亚区域海洋环境合作路径选择——“地中海模式”之证成[J];当代法学;2010年05期
2 张海滨;东北亚地区环境合作述评[J];当代亚太;1996年04期
3 蔡静;;东北亚地区海洋文化观的建构与思考[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张相君;;西北太平洋区域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构建[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张海滨,张晓文;东北亚环境合作的回顾与展望[J];国际政治研究;2000年02期
6 李建勋;钟革资;;陆源污染防治的全球性法律机制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年03期
7 王慧;黄晶;;论陆源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的区域性法制框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年05期
8 唐澍敏;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9 王慧;陈刚;;跨国海域海洋环境陆源污染防治的国际性法律框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彭丁带;陈玮;;日本福岛核事故及其相关国际法问题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正九;东北亚海域环境污染防治的国际合作[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张相君;区域海洋污染应急合作制度的利益层次化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文丽琼;防治海洋环境陆源污染法律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东北亚海域陆源污染防治的法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2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412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