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范围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1 20:17
本文关键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范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既判力概念源自罗马法,最早可追溯罗马法的“一案不二讼”和“一事不再理”原则。我国学界一般认为,所谓既判力,是指确定判决在实体上对于当事人和法院所具有的强制性通用力,表现为判决确定后,当事人不得就判决的法律关系另行起诉,也不得在其他诉讼中就同一法律关系提出与本案诉讼相矛盾的主张,同时,法院亦不得作出与该判决所确定的内容相矛盾的判断。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范围始终以追求效率兼顾公平作为价值导向,避免矛盾判决的出现,实现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诉讼效益价值,实现环境公共利益的保护和受害者权利的救济。 依据传统的民事诉讼既判力理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在主观范围上,仅限于诉讼的原告及相对的被告之间发生效力;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在客观范围上,无直接关联的后诉的当事人不受前诉判决预决事实的约束;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在时间范围上,当事人的主张是否受确定判决的拘束取决于该主张事实与标准时的时间先后关系。司法实践证明,传统的民事诉讼既判力理论并不能很好地避免矛盾判决的出现。特别是对于具有诉讼目的公益性、诉讼主体多元化、诉讼请求多样性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来说,更是显得无能为力。传统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范围不利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诉讼效益价值的实现,不利于纠纷的一次性解决,不利于当事人程序利益的保护。 既判力范围理论的发展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诉讼实践的推进丰富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范围扩张适用的空间。为此,通过将诉讼当事人之间的判决效力扩及于诉讼利益主体,认可法官对判决理由所作的判断亦有既判力或类似效力,允许当事人及诉讼利益主体基于不可预测性的后发性环境损害再次提起诉讼,实现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范围的扩张。另外,本文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范围扩张情形下增设程序保障措施,通过检察官参与诉讼,适当限制当事人的处分权,维护判决的正当性基础,提高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范围扩张的公信力。 本文始终以避免矛盾判决、维护司法权威和提高诉讼效率为主线,以既判力理论角度分析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为主要任务,促进和谐司法,实现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的目标,达成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程序正义、程序安定、程序效率的法律价值。文章主要通过四个部分来论述。 第一部分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既判力。这一部分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及既判力的基础理论进行概述,明晰各自的内涵和法律价值; 第二部分为传统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范围的考察。这一部分对传统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范围做一个具体的分析,主要是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主观范围、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客观范围、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时间范围这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且,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本身的特殊性基础上,分析得出传统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范围存在的不利影响。 第三部分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范围扩张的可行性分析。基于“程序利益保障”和“实体利益保障”的要求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范围扩张具有内在的法律价值。既判力扩张理论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实践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范围扩张的可行性提供了基础。 第四部分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范围扩张。在既判力范围扩张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向诉讼担当时利益主体扩张和改进代表人诉讼,通过赋予预决事实既判力和创设预测性判决,从而克服传统民事诉讼理论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范围过窄所带来的问题,以期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程序的完善有所裨益。
【关键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既判力范围 环境公共利益 程序利益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5.1;D922.68
【目录】:
- 摘要4-6
- 英文摘要6-10
- 引言10-17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 (二) 研究综述12-14
- (三)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14-17
- 一、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既判力17-23
- (一)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17-19
- (二) 判决的既判力19-22
- (三)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22-23
- 二、 传统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范围考察23-30
- (一)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主观范围之相对性23-24
- (二)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客观范围之判决理由24-26
- (三)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时间范围之标准时26-28
- (四) 传统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范围的影响28-30
- 三、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范围扩张的可行性分析30-41
- (一) 法律价值理论的证成31-35
- (二) 既判力范围理论的发展35-40
- (三) 诉讼实践的响应40-41
- 四、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范围扩张41-50
- (一)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41-44
- (二) 赋予预决事实既判力44-46
- (三) 创设预测性判决46-47
- (四)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范围扩张的程序保障47-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忠梅;;环境公益诉讼辨析[J];法商研究;2008年06期
2 李艳芳;李斌;;论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与创新[J];法学家;2006年05期
3 肖建华;;现代型诉讼之程序保障——以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为背景[J];比较法研究;2012年05期
4 陈亮;;环境侵害下的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功能局限与制度创新[J];河北法学;2008年01期
5 曹明德;王凤远;;美国和印度ENGO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及其借鉴意义[J];河北法学;2009年09期
6 王娣;王德新;;论既判力的时间范围[J];时代法学;2008年04期
7 蔡守秋;;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几个问题[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8 叶自强;论判决的既判力[J];法学研究;1997年02期
9 来恩浩;;论经济公益诉讼判决的既判力扩张[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宋朝武;;论公益诉讼的十大基本问题[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本文关键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范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3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413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