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的法律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2 11:13
本文关键词: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的法律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的经济社会正在快速发展,在能源方面,我们既需要充足的能源供应以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国内资源和环境的威胁,国际社会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因此,国家把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长期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河西地区风、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在国家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河西新能开发利用和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且国家还制定了以《可再生能源法》为基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法律保障,但许多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只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措施作出原则性的规定,而且政策的协调性、稳定性也较差,致使许多法律政策在河西新能源开发和基地建设中没有发挥其理想作用。为了促使河西新能源开发和基地建设的顺利快速发展,必须补充完善有关新能源的政策法规,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对策。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河西新能源开发及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考察,借鉴国外发展新能源的政策法规,提出一些补充完善有关我国河西新能源开发及基地建设的法律对策,使河西新能源发展能快速有效的进行,缓解能源危机和气候恶化。 文章以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法律对策为研究主题,主要运用对比分析和举例的研究方法。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新能源做了一个概述,首先对新能源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做了简要的阐述,又阐述了我国有关新能源的立法概况,最后从当前国际能源紧缺以及我国河西地区生态环境两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河西地区新能源开发和基地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第二部分以酒泉、武威、嘉峪关和敦煌四市为例阐述了河西新能源开发和基地建设的现状。第三部分从政策法规、技术问题和市场问题三个方面分析了河西新能源开发和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国外几个对我开发新能源有借鉴意义的法规制度。最后一部分结合第三部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完善有关新能源法律制度的建议。以期河西新能源开发和基地建设能在完善的法制环境下又好又快的发展,使人类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轻环境污染,遏制气候变化,推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 立法概况 法律制度 法律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67;F426.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8
- 引言8-9
- 第一章 新能源的概述9-16
- 1.1 新能源和立法概况9-11
- 1.1.1 新能源的概念、特点及种类9
- 1.1.2 我国有关新能源的立法概况和主要法律制度9-11
- 1.2 河西地区新能源开发及基地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1-16
- 1.2.1 必要性11-13
- 1.2.2 可行性13-16
- 第二章 河西新能源开发及基地建设的现状(以酒泉、武威、嘉峪关和敦煌四市为例)16-22
- 2.1 酒泉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16-18
- 2.1.1 酒泉风电、光电、水电规划发展情况16-17
- 2.1.2 酒泉调峰电源规划发展情况及电能输出和电网建设情况17
- 2.1.3 酒泉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17-18
- 2.2 武威市新能源开发利用情况18-20
- 2.2.1 武威市新能源开发现状18-19
- 2.2.2 电源与电网建设规划情况19
- 2.2.3 武威农村新能源建设情况19-20
- 2.3 嘉峪关新能源基地建设现状20-21
- 2.3.1 光伏发电项目的快速发展20
- 2.3.2 风电、光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20-21
- 2.3.3 高载能行业的合理发展21
- 2.4 敦煌市太阳能产业发展情况21-22
- 第三章 河西新能源开发及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2-28
- 3.1 政策及法律方面的问题22-24
- 3.1.1 许多有关新能源的政策法规还不配套22
- 3.1.2 缺乏完整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22-23
- 3.1.3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税收优惠政策未成体系,执行力度薄弱23
- 3.1.4 新能源电力增值税实行设备进项税抵扣,对地方财政收入影响较大23-24
- 3.2 技术方面的问题24-25
- 3.2.1 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体系薄弱24
- 3.2.2 电力调频调峰以及新能源电力并网技术不完善24-25
- 3.2.3 缺乏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25
- 3.3 市场方面的问题25-28
- 3.3.1 市场进入的制约25-26
- 3.3.2 新能源产业市场狭小,发育仍不成熟26
- 3.3.3 新能源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26-27
- 3.3.4 缺乏市场保障机制27-28
- 第四章 国外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制度28-36
- 4.1 固定电价制度28-29
- 4.1.1 固定电价制度概述28
- 4.1.2 德国有关新能源的主要制度28-29
- 4.1.3 固定电价制度的优势29
- 4.2 强制配额制定29-32
- 4.2.1 强制配额制度概述29-30
- 4.2.2 英国的强制配额制30-31
- 4.2.3 强制配额制的优势和不足31-32
- 4.3 能源税制度32-34
- 4.3.1 能源税概述32-33
- 4.3.2 瑞典的能源税33-34
- 4.4 特许权政策和招标政策34
- 4.5 公共效益基金34-36
- 第五章 对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36-43
- 5.1 细化、补充以及完善有关新能源的配套法律法规36-37
- 5.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拓展资金来源渠道37-38
- 5.3 推行强制配额与绿色证书相结合的制定38
- 5.4 完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价市场体系38-39
- 5.5 建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基金制度39-40
- 5.6 营造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制度环境40-43
- 5.6.1 提高全社会对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意识40-41
- 5.6.2 更新人们的消费观念,实行绿色营销与绿色采购制度41
- 5.6.3 建立“绿色GDP”合算体系41
- 5.6.4 加大研发力度,推进产业化、市场化发展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附录48-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皇甫平丽;;美欧日抢占后石油时代先机[J];w
本文编号:415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415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