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中的保护区制度
本文关键词:水污染防治中的保护区制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也越来越强,人们不仅向水环境索取着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原料,还将污水废水源源不断的排入江河,造成水资源的普遍污染,水质降低,甚至危及饮用水安全突出。这引起人们对水源保护问题的重视。面对全面的水环境危机,国家不得不选择那些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关系到重要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的水资源等采取特别保护的措施。水污染防治中的保护区制度也随着有关法律的建立和修订而的不断完善。 本文拟对水保护区制度的发展历史和实施状况进行分析,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水保护区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第一部分水污染防治中保护区制度的发展历史。水保护区制度是在我国面临全面水危机前提下,不得不选择重要的水源划定保护区进行保护。本部分分析了水污染防治中的保护区制度(简称为水保护区制度)的基本概念和保护区设置的重要意义,以及水保护区制度随着《水污染防治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而不断完善。 第二部分《水污染防治法》中保护区的分类。本部分重点介绍了《水污染防治法》中将水保护区分为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特殊水体保护区。 第三部分为水污染防治保护区的主要管理制度介绍。为了有效的实现对水保护区的保护,设置了若干的制度,这些制度的运行才能真正意义上是保护区得到保护。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水保护区划定制度、水质标准制度和水质监测制度,以及水保护区的应急制度。水保护区范围的划定是保证保护区内水质满足饮用和生态功能的前提,通过制定符合保护区保护目的的水质标准,并加强对水质的监测,能够及时反映水质变化,对保护区内的污染行为及时进行控制,使保护区内的水质符合标准。在发生水污染事故的情况下,应及时启动预警应急机制,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不受损害。 第四部分为水保护区的管理体制介绍。由于我国没有专门的水保护区的管理体制,只能适用于水资源的管理体制。长久以来的部门与行政区域管理与水资源流域性特征不相符,我国现行的环境行政管理立法不健全,相关部门之间缺少协调和合作。本部分在介绍了国外各国在水资源管理体制方面的经验之后,对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第五部分为我国水保护区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克服。对目前我国水保护区中除了管理体制存在问题之外,水保护区区制度与生态补偿和公众参与缺乏协调性、法律责任体系建设不健全。水保护区进行生态补偿的对象、标准以及补偿方式上规定不足,公众参与制度没有建立相应的参与平台,法律责任的规定力度较低,,不能对违法行为起到威慑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意见。
【关键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水污染防治 水保护区 管理体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前言13-14
- 第一章 水污染防治中的保护区制度的发展历史14-25
- 第一节 水污染防治中保护区制度的由来14-20
- 一、 水污染防治法中的保护区的概念14-15
- 二、 设置水污染防治中保护区的意义15-19
- 三、 《水污染防治法》创立了水保护区制度19-20
- 第二节 水污染防治中保护区制度的发展20-25
- 一、 1984 年《水污染防治法》中对水保护区的规定20-21
- 二、 1989 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规定21
- 三、 1996 年《水污染防治法》中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规定21-22
- 四、 2008 年《水污染防治法》中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的加强22-23
- 五、 2011 年《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制度暂行规定》对水保护区制度的规定23-25
- 第二章 《水污染防治法》中水保护区制度的分类25-31
- 第一节 水污染防治中保护区的分类25-26
- 一、 《水污染防治法》对水保护区的分类25-26
- 二、 《渔业法》等对《水污染防治法》中水保护区制度的呼应26
- 第二节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6-29
- 第三节 其他特殊水体保护区29-31
- 一、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9
- 二、 风景水体保护区29-31
- 第三章 水污染防治保护区的主要管理制度31-44
- 第一节 水保护区的划定31-33
- 一、 水保护区的划定机构31
- 二、 水保护区范围的确定标准31-33
- 第二节 水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制度33-36
- 一、 水质标准制度33-35
- 二、 对我国水保护区水质标准制度的评价35-36
- 第三节 水保护区的水质监测制度36-38
- 第四节 水保护区的应急制度38-42
- 一、 水保护区的预警机制38-40
- 二、 应急处置40-42
- 第五节 水保护区制度实施中的规划制度42-44
- 第四章 水保护区的管理体制44-51
- 第一节 我国现行水源管理保护体制的制约因素44-46
- 一、 我国现行环境行政管理立法不健全44-45
- 二、 现存的流域污染防治机构无法实现水源监管目的45-46
- 第二节 国外水源保护的管理体制借鉴46-48
- 一、 美国水源保护管理体制46-47
- 二、 法国水源保护管理体制47
- 三、 日本水源保护管理体制47-48
- 第三节 我国水保护区管理体制的完善48-51
- 一、 统一管理与统一规划相结合,实现饮用水水源的整体管理48-49
- 二、 强化流域饮用水水源管理机构的地位,实现流域饮用水水源的可持续利用49-51
- 第五章 我国水保护区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克服51-62
- 第一节 水保护区制度与生态补偿制度的协调与完善51-54
- 一、 水保护区制度中生态补偿制度的协调缺失及其不足51-52
- 二、 水保护区中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52-54
- 第二节 水保护区制度与公众参与制度的协调与完善54-56
- 一、 水保护区中公众参与制度规定的缺失55
- 二、 水保护区中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55-56
- 第三节 水保护区水源污染的法律责任制度56-62
- 一、 我国现行法律对水保护区法律责任规定的不足57-58
- 二、 对水保护区中水源污染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58-62
- 参考文献62-67
- 致谢67-68
- 个人简历68-69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红;王开章;刘锋范;孔凡亮;;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内涵、现状及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2 王中宪,刘春雨;建立拉林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区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J];北方环境;2000年01期
3 王虹扬;王敏;杨泽生;;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环境管理方案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6期
4 王固华;何飞;李刚;;论黑龙江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8期
5 王灿发;冯嘉;;论我国水污染防治立法的新发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赵晨;;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法律调控机制创新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6年17期
7 蓝楠;可持续发展:我国饮用水源保护法律调控的指导思想[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李建新;德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建立与保护[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4期
9 贺杰;湖北省水资源状况及其污染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与技术;1989年02期
10 赵俊;论我国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贵宝 段金叶;[N];中国水利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文黎照;浙江省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规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刘丽;英国饮用水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沈连继;饮用水源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付贲;论我国流域水污染法制建设[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李霞;西北地区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许恩信;饮用水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张显云;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张戈跃;我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水污染防治中的保护区制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96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419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