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8 05:04

  本文关键词: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给自然界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恢复生态服务功能,但由于保护区内的资源利用受限或被完全禁止,保护区居民不得不改变、放弃传统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甚至生态移民。他们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牺牲,使保护区提供了更优质的生态服务,但是受益者却无偿享受到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服务,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受益者应该对他们进行生态补偿。然而我国尚未建立系统、完整的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因此应尽快构建合理有效的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首先,对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补偿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给出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的概念,并介绍了该制度的基本原则,分析了该制度的功能和价值。其次,从经济学、生态学、法学的角度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尤其是通过分析法学的公平正义理论、环境权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阐明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再次,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立法现状和实践现状的探讨,总结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的不足。然后,通过分析美国保护性退耕计划、巴西生态增值税、哥斯达黎加生态服务付费计划以及其他国家生态补偿制度的实践案例,总结出国外生态补偿制度对我国的启示。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建议,分别从立法模式的选择、主体制度的完善、补偿方式的完善、补偿标准的确定、资金筹集方式的拓宽以及运行机制的健全等方面论述,以期构建起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生态补偿 法律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0-12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3.3 发展趋势12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12-14
  • 1.4.1 研究方法12-13
  • 1.4.2 研究内容13-14
  • 2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概述14-22
  • 2.1 相关概念界定14-18
  • 2.1.1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界定14-15
  • 2.1.2 生态补偿的概念界定15-17
  • 2.1.3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的概念界定17-18
  • 2.2 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律关系18-19
  • 2.2.1 法律主体18
  • 2.2.2 法律客体18
  • 2.2.3 权利与义务18-19
  • 2.3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的基本原则19-20
  • 2.3.1 受益者补偿原则19
  • 2.3.2 政府主导与市场参与原则19
  • 2.3.3 透明原则19-20
  • 2.3.4 协商和参与原则20
  • 2.4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的功能和价值20-21
  • 2.4.1 保护自然保护区资源的有效手段20
  • 2.4.2 平衡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根本制度20-21
  • 2.4.3 拓宽补偿资金渠道的有效途径21
  • 2.5 本章小结21-22
  • 3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22-26
  • 3.1 经济学理论基础22-23
  • 3.1.1 外部性理论22
  • 3.1.2 公共物品理论22-23
  • 3.2 生态学理论基础23
  • 3.3 法学理论基础23-25
  • 3.3.1 法的公平正义价值理论23-24
  • 3.3.2 环境权理论24
  • 3.3.3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法理论24-25
  • 3.4 本章小结25-26
  • 4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6-34
  • 4.1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现状26-28
  • 4.1.1 立法现状26-28
  • 4.1.2 实践现状28
  • 4.2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28-33
  • 4.2.1 法律体系不健全28-29
  • 4.2.2 补偿主体单一29
  • 4.2.3 补偿方式不合理29-30
  • 4.2.4 补偿标准不合理30-31
  • 4.2.5 补偿资金筹集困难31-33
  • 4.2.6 补偿运行机制不健全33
  • 4.3 本章小结33-34
  • 5 外国生态补偿制度以及对我国的启示34-38
  • 5.1 外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实践34-35
  • 5.1.1 美国保护性退耕计划34
  • 5.1.2 巴西生态增值税34
  • 5.1.3 哥斯达黎加生态服务付费计划34-35
  • 5.1.4 其他国家的生态补偿实践35
  • 5.2 外国生态补偿制度对我国的启示35-37
  • 5.2.1 政府在生态补偿中应起主导作用35-36
  • 5.2.2 市场机制在生态补偿中起经济激励作用36
  • 5.2.3 建立多元的资金筹集方式36
  • 5.2.4 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约束36-37
  • 5.2.5 公众参与生态补偿37
  • 5.3 本章小结37-38
  • 6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38-52
  • 6.1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立法完善38-39
  • 6.1.1 制定《生态补偿法》与《自然保护区法》38-39
  • 6.1.2 制定地方性法规39
  • 6.2 完善补偿主体制度39-40
  • 6.3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方式的完善40-41
  • 6.3.1 综合运用四种补偿方式40
  • 6.3.2 以“造血型”补偿为主40
  • 6.3.3 丰富智力补偿的内容40-41
  • 6.4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41-43
  • 6.5 建全生态补偿基金制度43-46
  • 6.5.1 生态补偿基金制度的相关立法43
  • 6.5.2 基金筹集渠道43-46
  • 6.5.3 加强基金管理与监督46
  • 6.6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程序46-48
  • 6.7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运行机制的健全48-50
  • 6.7.1 完善激励惩罚机制48
  • 6.7.2 完善协调机制48-49
  • 6.7.3 完善保障机制49
  • 6.7.4 完善监督机制49-50
  • 6.8 本章小结50-52
  •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5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5-56
  • 致谢56-57

【引证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A];铁路环保法规汇编[C];2013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1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431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a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