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唐朝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这个世界的不断探索,环境与资源的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这些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认识是在不断变化的。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经济大国,针对资源利用所制定的法律是有根可循的。法律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应该尊重传统,以重视实践和大胆创新的精神不断谋求发展,才会使我国的整体法律制度更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 本文从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的法律制度在我国唐朝时期的状况入手,分析了当时对不同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状况,以达到追本溯源的目的。首先,通过分析我国历史中产生的关于资源利用法律制度的现实背景,主要是追寻当时的资源状况现实情况,来明确我国唐朝资源保护法律制度产生、发展及演变的全过程。其次,在明确了我国古代的资源状况之后,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唐朝时期关于各种不同资源种类的具体制度。其中包括唐朝对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的保护。每一种资源都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第三,在研究了唐朝保护资源的具体法律制度之后,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制度的特点。在特点分析这一部分,本文从唐朝的社会背景下出发,明确了这些法律制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起到了哪些作用、具有何种意义。特点明确之后,唐朝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价值就完整的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最后,为了达到本文的最终写作目的,探寻现今的资源利用相关法制受到了哪些影响,有哪些制度是我们应该在现今的资源利用法制完善中应该借鉴和延续的,本文在最后一部分分析了唐朝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对现今的资源保护立法完善哪些启示。 在我国资源保护法完善的道路上,我们必须重视我国的本土资源,充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一些仍有实践意义的资源利用制度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的。使现今的制度更加的科学合理、更适应我国总体发展,是本文写作的主旨。
【关键词】:唐朝 资源 法律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9;D922.6;K2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6
- 1.1 课题背景10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2
- 1.2.1 研究的目的10-11
- 1.2.2 研究的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3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3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3-16
- 1.4.1 研究方法13-15
- 1.4.2 技术路线15-16
- 2 我国唐朝的资源状况16-21
- 2.1 土地资源状况16-17
- 2.1.1 土地资源非常受重视16
- 2.1.2 私有制与国有制并存16-17
- 2.2 森林资源状况17-18
- 2.2.1 早期森林资源较丰富17
- 2.2.2 后期森林被破坏严重17-18
- 2.3 水资源状况18-19
- 2.3.1 大兴水利以辅助农业18
- 2.3.2 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18-19
- 2.4 生物资源状况19
- 2.4.1 野生动物资源较丰富19
- 2.4.2 生物资源的消耗较大19
- 2.5 矿产资源状况19-20
- 2.5.1 矿产资源的开发较早19
- 2.5.2 矿产资源的种类丰富19-20
- 2.6 本章小结20-21
- 3 唐朝资源保护法律制度21-29
- 3.1 唐朝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立法渊源21-25
- 3.1.1 土地资源保护的立法渊源21-22
- 3.1.2 森林资源保护的立法渊源22
- 3.1.3 水资源保护的立法渊源22-23
- 3.1.4 生物资源保护的立法渊源23-24
- 3.1.5 矿产资源保护的立法渊源24-25
- 3.2 唐朝资源保护法律制度25-28
- 3.2.1 唐朝土地资源保护法律制度25-26
- 3.2.2 唐朝森林资源保护法律制度26
- 3.2.3 唐朝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26-27
- 3.2.4 唐朝生物资源保护法律制度27-28
- 3.2.5 唐朝矿产资源保护法律制度28
- 3.3 本章小结28-29
- 4 唐朝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特点29-36
- 4.1 土地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特点29-30
- 4.1.1 重点保护耕地29
- 4.1.2 具有公法性质29-30
- 4.2 森林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特点30-31
- 4.2.1 崇尚重刑主义30-31
- 4.2.2 尊重自然规律31
- 4.3 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特点31-32
- 4.3.1 扶持水利工程31-32
- 4.3.2 权利义务一体32
- 4.4 生物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特点32-33
- 4.4.1 维护生态系统32-33
- 4.4.2 与宗教相结合33
- 4.5 矿产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特点33-34
- 4.5.1 保护类别突出33-34
- 4.5.2 惩治力度较弱34
- 4.6 本章小结34-36
- 5 唐朝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对我国现代资源保护法的启示36-43
- 5.1 对土地资源保护法的启示36-37
- 5.1.1 进一步明确土地使用权36-37
- 5.1.2 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37
- 5.2 对森林资源保护法的启示37-39
- 5.2.1 延续森林保护立法理念37-38
- 5.2.2 加强森林产权结构管理38-39
- 5.3 对水资源保护法的启示39
- 5.3.1 发挥水利工程保护作用39
- 5.3.2 加强水事执法的严格性39
- 5.4 对生物资源保护法的启示39-41
- 5.4.1 保障野生动物基本权利39-40
- 5.4.2 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40-41
- 5.5 对矿产资源保护法的启示41-42
- 5.5.1 丰富矿产资源刑罚种类41
- 5.5.2 积极健全矿业产权制度41-42
- 5.6 本章小结42-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7
- 附录47-4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8-49
- 致谢49-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立法特点[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冰梅;王瑞恒;;古代蒙古族野生动物保护法规之现代法学启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王兴华;;略论《二年律令》中刑罚的从重原则[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4 顾华详;;论我国古代土地所有权保护制度的特征[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蔡守秋,杜万平;论环境法对古代自然法学尊重自然精神的复兴——以“自然”含义的演变为视角[J];当代法学;2005年02期
6 黄红霞;才惠莲;;“天人合一”对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影响[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张福德;;生态伦理的演变与环境刑法的发展趋向[J];河北学刊;2009年05期
8 李恩军;我国古代对于水资源的保护[J];环境教育;1997年04期
9 张允;赵景波;;中国水制度的历史演变特征与启示[J];前沿;2009年02期
10 王世进;赖章盛;;环境法治现状及环境法的伦理支撑[J];求索;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一平;;当代中国环境法在伦理回归中的理念重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麾;清代森林变迁史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田志欣;环境的道德建设与法律规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2 杨历敬;环境伦理视野中的环境犯罪[D];河南大学;2007年
3 袁菁;环境伦理视野下的环境法修改[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4 宁天琪;论古代蒙古族习惯法对草原生态的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单宾;环境刑法的演变[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任红巧;可持续发展观下自然资源立法的完善[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唐朝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2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432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