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核损害国家责任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跨界核损害国家责任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众所周知,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环境的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我们人类的正常的生活,曾经柴静的雾霾调查纪录片《苍穹之下》风靡一时,一度引起人们重新审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污染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危害。随着经济全球化格局的进一步深化,人们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局面,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低成本能源受到国际社会的青睐,但同时,跨界核损害问题也随之出现。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给国际社会上了“生动的一课”,警示着世人“谨慎对待核能”。由于核事故往往造成的损害是不可逆转的,不得不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所以不可避免的会牵涉到国际法上国家的责任问题。在核损害的法律责任制度上,国际民事责任这一方面形成了比较具体的体系,但是核损害国家责任制度就比较薄弱,不能妥善解决核损害的国家责任问题;况且《维也纳公约》体系具有地域性,只在欧洲范围内适用,《巴黎公约》体系虽是全球性的,但是由于很多核大国还没加入该公约,所以不能在实践中很好地适用。因此,研究跨界核损害的国家责任问题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来研究。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对“跨界损害”的定义进行分析,从而为后文的“跨界核损害”概念做好铺垫。第二部分为概述,主要对核损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对其范围、特征和分类来进行研究,让大家来了解核损害的内涵。同时在这部分的第二节本文还略带介绍了国际法律责任的相关制度,这一节内容是介绍在国际社会上,核损害责任制度的构成体系,而国家责任属于核损害责任制度范畴。第三部分就是本文主旨部分,详细介绍了核损害国家责任制度。由于核能活动属于国际法不加禁止的活动,而在《国际责任条款草案》的编纂过程中,国际法委员会也将传统不法行为与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分开进行研究,因此很多学者就认为传统国家责任在核损害领域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但笔者对此有不同观点,本文就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传统国家责任在核损害责任领域的作用,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相反与国家赔偿责任制度一同构建了核损害国家责任制度体系。同样在国家赔偿责任制度上,很多学者将“国家赔偿责任”与“国际赔偿责任”混为一谈,认为这是同一概念,在本文中笔者将两者进行了区分说明,“国际赔偿责任”是包括“国家赔偿责任”和“国际民事赔偿责任”,也就是说“国家赔偿责任”是属于“国际赔偿责任”范畴,两者并不等同。第四部分就是分析中国的核损害责任制度。中国涉及核损害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是两个批复,而本文主要是对这两个批复进行分析从而对此提出一些立法建议。
【关键词】:核损害 国家责任 国家赔偿责任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96.9;D922.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前言9-11
- 第2章 概述11-18
- 2.1 核损害的概念界定11-15
- 2.1.1 核损害的定义11-12
- 2.1.2 核损害的危害特征12-13
- 2.1.3 核损害的分类13-15
- 2.2 核损害国际法律责任相关制度15-18
- 2.2.1 国际法律责任制度的概述15
- 2.2.2 国际法律责任制度的构成15-18
- 2.2.2.1 传统国家责任15-16
- 2.2.2.2 国家赔偿责任16
- 2.2.2.3 国际民事赔偿责任16-18
- 第3章 跨界核损害国家责任制度18-27
- 3.1 跨界核损害中的传统国家责任制度18-21
- 3.1.1 产生传统国家责任的前提——违背国际义务18-21
- 3.1.1.1 保证核安全义务18
- 3.1.1.2 不损害国外环境义务18-19
- 3.1.1.3 通知义务19
- 3.1.1.4 援助义务19-20
- 3.1.1.5 以日本福岛核事故为例——日本违反了国际义务20-21
- 3.1.2 核损害传统国家责任的归责性21
- 3.2 核损害的国家赔偿责任21-27
- 3.2.1 国家赔偿责任制度的发展沿革21-23
- 3.2.1.1 传统国家责任的局限性21-22
- 3.2.1.2 核损害国家赔偿责任的出现22-23
- 3.2.2 核损害国家赔偿责任的理论基础23-25
- 3.2.2.1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23-24
- 3.2.2.2 公平正义原则24
- 3.2.2.3 损失分担原则24-25
- 3.2.3 核损害国家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25-26
- 3.2.4 核损害国家赔偿责任与传统国家责任制度的区别26-27
- 第4章 核损害国家责任制度与中国27-34
- 4.1 中国关于核损害赔偿责任的两个批复27-30
- 4.1.1 《国务院关于处理第三方核责任问题的批复》27-28
- 4.1.1.1《国务院关于处理第三方核责任问题的批复》的相关内容27-28
- 4.1.1.2 对国函[1986]44号的评析28
- 4.1.2《国务院关于核事故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批复》28-30
- 4.2 完善中国在跨界核损害国家责任上的相关制度30-34
- 4.2.1 亟待《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的出台30
- 4.2.2 加强核损害责任方面立法30-33
- 4.2.2.1 对“核损害”概念的界定31
- 4.2.2.2 规定核损害的特别诉讼时效31-32
- 4.2.2.3 增加最高赔偿限额32
- 4.2.2.4 坚持国家补偿责任原则32-33
- 4.2.2.5 设立国家核损害补充赔偿基金33
- 4.2.3 加入国际公约,加强国际合作33-34
- 致谢34-35
- 参考文献35-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志田;胡淙洋;;国家责任的内涵与评估初探[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年04期
2 柴瑞娟,罗新铭;农村社会保障构建中的国家责任探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涂春元;;国家责任与政府责任辨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叶菁;;浅析跨国环境污染的国家责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5 李佳穗;;国家责任的规则创设与制度演进——从洛克比案看国家责任机制的完善[J];兰州学刊;2009年12期
6 曾莉;王月;;浅论跨境环境污染的国家责任[J];科技信息;2010年34期
7 李斐琼;;生命权保障的国家责任[J];法制与社会;2013年24期
8 五岳散人;;“围脖打拐”让国家责任蒙羞[J];世界博览;2011年04期
9 李宇征;万永彪;;日本女性权益保障的国家责任评析[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卞锋芝;;社会救助的国家责任之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石文龙;;国家责任——中国宪法学新的理论支点[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2 袁睿;;跨界海洋环境损害的国家责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3 周清华;杨雷;;论WTO框架下国际投资领域的国家责任[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三)[C];2004年
4 周清华;杨雷;;论WTO框架下国际投资领域的国家责任[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四)[C];2005年
5 薛燕;;论跨国界污染的国家责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6 王太高;邹焕聪;;民生保障、民营化与国家责任的变迁[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日本作家、慰安妇问题专家、民间团体“反对战争与对女性暴力”调查行动中心共同代表 西野t`美子;日本不能否认国家责任[N];人民日报;2014年
2 朝胜;国家责任与研发利器[N];科技日报;2014年
3 钟丽娟;老龄社会的国家责任[N];学习时报;2013年
4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王新宇;国家责任的基础:依赖还是自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本报评论员 李杏;保护儿童的国家责任永不嫌多[N];长江日报;2013年
6 深圳商报评论员;深圳建设“文化强市”的国家责任[N];深圳商报;2011年
7 张砥;全力搜救失联航班体现国家责任[N];北京日报;2014年
8 王志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教授;烈士遗骸回国展现国家责任[N];中国社会报;2014年
9 本报评论员 付小为;自建房应纳入国家责任体系[N];长江日报;2013年
10 李珂;WTO义务下国家责任概观[N];人民法院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艳辉;社会救助国家责任模式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KHADIJA M.Y.SOLYMAN;[D];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遐;“失独家庭”的国家责任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徐海平;跨界核损害国家责任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3 梁旭光;国际性金融损害的国家责任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林晓东;犯罪的国家责任初论[D];厦门大学;2007年
5 何召壮;从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看跨国核污染的国家责任[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许文涛;反恐国家责任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李进;论国家责任构成[D];青岛大学;2006年
8 徐琼微;论船舶油污损害的国家责任[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9 彭琼莹;战争责任制度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刘泽慧;防止海洋环境污染的管辖权及国家责任[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跨界核损害国家责任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4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454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