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旅游生态保护法律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6 10:08
本文关键词: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旅游生态保护法律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桂林成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后,旅游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习惯于把旅游业作为无烟产业看待,对于旅游生态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旅游带来的生态污染和破坏日渐严重。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生态保护方面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旅游生态资源是桂林旅游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只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才具有旅游价值。另一方面这些旅游生态资源大多数是不可再生的,需要我们倍加呵护和珍惜,只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才具有旅游价值。因此如何正确处理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旅游生态的有效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对于桂林市旅游生态保护法律体制建设的研究还相当匮乏,桂林市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与旅游生态的恶化愈演愈烈,生态保护法律机制研究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旅游生态概述,第二部分概述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旅游生态,第三部分为国内外旅游生态保护比较研究,第四部分是作者对于构建和完善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旅游生态保护法律机制的思考。 第一部分,作者对旅游生态进行界定并简述各国各地区普遍存在的旅游生态问题,并指出旅游业发展与景区旅游生态保护之间既矛盾对立又良性促进的关系。 第二部分,作者分析了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旅游资源的特色,并指出当前桂林旅游景区的主要生态问题以及生态保护的现状,突出在当前情况下构建和完善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旅游生态保护法律机制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作者对国内外旅游生态保护进行比较研究,其中包括云南、海南以及埃及、美国、日本及国际社会对于旅游生态保护的经验和借鉴。 第四部分,作者试图就构建和完善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旅游生态保护法律机制进行相关探讨,并从立法原则、执法、政府的宏观管理、健全法律救济机制、规范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开发、提高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引入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倡导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等角度提出相关见解。
【关键词】: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 旅游生态保护 法律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68;F592.7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一、旅游生态概述10-11
- (一) 旅游生态的界定10
- (二) 各国各地区普遍存在的旅游生态问题10-11
- (三) 旅游业发展与景区旅游生态保护的关系11
- 二、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旅游生态概述11-20
- (一) 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旅游资源的特色11-12
- 1、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12
- 2、国家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范围广12
- (二) 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旅游生态遭受破坏的现状12-15
- 1、漓江景区旅游生态问题12-14
- 2、森林资源遭受破坏14-15
- 3、废气、废水的污染日益严重15
- (三) 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旅游生态的法律保护15-18
- 1、关于漓江治理15-17
- 2、对森林资源的保护17
- 3、对废气、废水的治理17-18
- (四) 构建和完善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生态保护法律机制的必要18-20
- 1、是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18-19
- 2、是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旅游生态环境立法的必然要求19-20
- 三、国内外旅游生态保护比较研究20-26
- (一) 国内20-23
- 1、云南旅游生态法律保护概括20-22
- 2、海南旅游生态法律保护概况22-23
- (二) 国外旅游生态法律保护概况23-26
- 1、埃及旅游生态法律保护制度24
- 2、美国旅游生态法律保护制度24-25
- 3、日本旅游生态法律保护制度25
- 4、国际社会旅游生态法律保护概况25-26
- 四、关于构建和完善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生态保护法律机制的思考26-35
- (一) 构建和完善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生态保护法律机制的意义26-27
- (二) 如何构建和完善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生态保护法律机制27-35
- 1、健全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27-30
- 2、健全执法机构,加强执法监管,提高执法水平,加大处罚力度30
- 3、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增加生态保护经费30-31
- 4、健全法律救济机制,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31-32
- 5、规范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旅游生态资源开发 #r2432
- 6、提高公众旅游生态保护意识,重视导游在旅游中的作用32-33
- 7、加强科学研究,引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限期治理33-34
- 8、大力发展生态旅游34-35
- 结语35-36
- 注释36-37
- 参考文献37-39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39-40
- 致谢40-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景春;;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2 汤春琳;唐,
本文编号:455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455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