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蓝黄”经济区生态法治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6 19:06

  本文关键词:“蓝黄”经济区生态法治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及“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生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针对山东省经济的生态发展,先后出台了黄三角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两大国家级战略规划,而生态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必然呈现为互相支撑、互相依赖的紧密关系,黄三角经济区作为全国第一个生态经济发展示范区更需要完善的法治保驾护航,本文以“蓝黄”经济区生态法治建设研究为主题,通过分析“蓝黄”经济区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法制建设意见与建议,为“蓝黄”经济区生态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本文对山东半岛黄三角发展战略区域与蓝色经济区战略区域当前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了解到当前“蓝黄”经济区覆盖的地域范围存在较严重的生态问题:资源掠夺式的开发方式造成的资源枯竭,粗狂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海域、河流、湖泊污染严重,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以及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空气污染严重。同时分指出了当前蓝色经济区与黄三角经济区生态环境现状以及法治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环境立法滞后于经济发展,环境司法功能薄弱,法规不健全,可操作性较差,而且执法力度不大。对阻碍“蓝黄”经济区生态法治建设的相关因素进一步剖析,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意识形态方面的障碍以及制度性因素障碍。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发展方面的经验:将环境保护与生态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与加强环境执法来为生态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利用环境经济政策达到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加强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社会推力。在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同时,也注重对国内经验的学习。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与生态破坏问题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效,通过学习地方性的政策措施,为“蓝黄”经济区生态法治建设提供指导作用:实行跨界补偿制度解决跨区域污染问题,建立健全环境司法制度,实行绿色信贷制度等。 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与国内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对“蓝黄”经济区生态法治建设提出具体的对策与建议,主要包括:加强意识形态转变,严格执行企业环保准入制度,建立环保责任追究制,完善监督机制,主要包括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等。 “蓝黄”经济区生态法治建设研究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为我省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出切实可行的、体系化的、高水平的法治建设规划,为“蓝黄”经济区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最终促进和保障经济强省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蓝黄”经济区 生态发展 生态法治建设 地方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9-11
  • ABSTRACT11-14
  • 引言14-15
  • 第一章 建设“蓝黄”经济区生态法治的战略意义15-18
  • 一、建设“蓝黄”经济区的时代背景15-16
  • 二、“蓝黄”经济区生态法治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16-18
  • 第二章 “蓝黄”经济区生态法治的现状与问题18-27
  • 一、“蓝黄”经济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原因分析18-23
  • (一) “蓝黄”经济区生态环境现状18-21
  • (二) “蓝黄”经济区生态环境遭破坏的原因分析21-23
  • 二、“蓝黄”经济区生态法治现状23-27
  • (一) “蓝黄”经济区生态立法现状23-24
  • (二) “蓝黄”经济区环境司法功能薄弱24
  • (三) “蓝黄”经济区生态法治执法现状24-27
  • 第三章 “蓝黄”经济区生态法治建设的影响因素27-34
  • 一、制约“蓝黄”经济区生态法治建设的原因27-29
  • (一) 地方性保护成为环境执法的一大阻力27-28
  • (二) 行政区划阻碍跨区域环境问题的治理28-29
  • 二、“蓝黄”经济区生态法治建设所面临的现实障碍29-34
  • (一) 环保观念缺乏,生态发展动力不足29-31
  • (二) 制度性障碍因素31-34
  • 第四章 经验借鉴34-39
  • 一、国外经验借鉴34-36
  • (一) 通过严格先进的环境立法对环境保护起到监督作用34-35
  • (二) 加强区域总体规划,促成了区域协调发展35
  • (三) 采取政府主导下的全民互动的方式,实现了环境的综合治理35-36
  • 二、国内经验借鉴36-39
  • (一) 通过规划环评引导了区域协调发展36-37
  • (二) 跨界补偿与区域联动制度解决了跨区域污染问题37
  • (三) 实行绿色责任制,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7-38
  • (四) 建立健全环境司法制度,保障了环境法的威严性38-39
  • 第五章 “蓝黄”经济区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对策与建议39-48
  • 一、培养环保意识,引领生态发展39-41
  • (一)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39-40
  • (二) 提高公众参与环保程度40-41
  • 二、加强政策监管41-43
  • (一) 严格执行企业环保准入制度41
  • (二) 绿色信贷——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41-42
  • (三) 建立环保责任追究制42-43
  • 三、完善相关司法制度,保障法律法规贯彻实施43-45
  • (一) 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加大公民权益保护43
  • (二) 加强环保信访制度与体系建设,完善纠纷调处机制43-44
  • (三) 创建统一独立的执法机构,建立完善高效的执法体系44-45
  • 四、完善监督管理机制45-48
  • (一) 加强环保公共监督45
  • (二) 强化环境执法监督45-48
  • 小结48-49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55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泽慧;;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一次会议上的书面发言[J];中国城市林业;2008年02期

2 齐延平;权力运行的底线道德与责任制度[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 刘倩;徐天祥;;山东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0年04期

4 余卫东,闵庆文,李湘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干旱区研究;2003年01期

5 汪晓露;童钦;王湖坤;;黄石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6 郑易生;环境政策与经济政策应相互融合[J];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29期

7 赵美珍;;论生态文明与环境法治[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刘瑞玉;关于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科技导报;2004年11期

9 陈景春;;鲁粤发展海洋经济比较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1年03期

10 侯世勇;张淑敏;;环境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赵永新 刘毅;[N];人民日报;2006年

2 孙志燕邋高世楫;[N];学习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宫长瑞;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雯;政府环境责任在现行环保法中的完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侯凤兰;昌吉回族自治州环境保护规划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3 辛宏杰;小清河上游段生态恢复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刘冰;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范振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徐春艳;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法律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宋晶;德国鲁尔区城市产业遗存地再开发的考察与启示[D];同济大学;2007年

8 鲁长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年

9 赫永达;我国环境行政执法障碍及其对策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赵树迪;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蓝黄”经济区生态法治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7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487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1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