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探析
发布时间:2017-06-27 04:12
本文关键词:西部地区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西部地区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拥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风减灾等诸多生态功能,是我国环境的保护伞。由于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流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流域上游地区的人们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以保护周边的流域生态环境,同时也为下游地区及中东部地区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保障。流域生态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而西部地区在全国范围内想对经济落后,它很难独自支撑建设和维持生态安全的重任。流域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西部流域发展的一颗“恶性肿瘤”。同时,流域生态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造成了“搭便车”“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现象,这也挫伤了流域上游生态保护者的积极性。面对西部地区流域环境保护任务重,利益协调不均的局面,必须建立完善的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促进流域内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效益的协调统一,最终实现人与流域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对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进行探析。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描述了建立西部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背景和必要性。第二部分为西部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基本理论。首先阐述了生态补偿的原意考究,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内涵以及其理论基础。其次阐述了西部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补偿主体与补偿对象的界定、补偿标准的确立、补偿方式的选择。第三部分是对国外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经验与借鉴的分析,主要参考了美国和德国两个国家,对这两个国家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我国实践的启发。第四部分主要针对我国目前西部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立法、实践等现状,分析其存在的缺陷。第五部分是针对我国目前西部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不足之处,提出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西部地区 流域生态补偿 法律机制 缺陷 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0
- 第一章 西部地区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基本理论10-23
- 第一节 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基本内涵10-12
- 一、生态补偿的原意考究10
- 二、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内涵10-12
- 第二节 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理论基础12-18
- 一、以生态平衡理论、负载定额理论说明生态补偿的生态学基础12-13
- 二、以环境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科斯交易成本理论考究生态补偿的经济学基础13-15
- 三、以生态安全理念考察生态补偿的政治学基础15-16
- 四、以可持续发展理论阐述生态补偿的哲学基础16
- 五、以公平与效益理念、利益协调均衡理念阐释生态补偿的法学基础16-18
- 第三节 西部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主要内容18-23
- 一、补偿主体与补偿对象的界定18-19
- 二、补偿标准的确立19-21
- 三、补偿方式的选择21-23
- 第二章 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经验与借鉴23-27
- 第一节 美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和主要模式23-24
- 第二节 德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和主要模式24-25
- 第三节 我国中东部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和主要模式25
- 第四节 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对我国西部的启示25-27
- 一、法律体系完善,条文可操作性强25
- 二、坚持“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25-26
- 三、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互补作用26
- 四、高度重视区域间的协调与合作26-27
- 第三章 我国西部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现状及缺陷27-34
- 第一节 我国西部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现状分析27
- 第二节 我国建立西部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必要性27-29
- 第三节 我国西部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缺陷29-34
- 一、西部实施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法律理念障碍29-30
- 二、西部现行流域生态补偿法律体系障碍30-31
- 三、西部实施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技术障碍31-32
- 四、西部实施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管理体制障碍32
- 五、西部实施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市场化障碍32-34
- 第四章 我国西部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完善34-41
- 第一节 完善西部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及法律法规体系34-35
- 一、明确立法目标,确立原则性规定34
- 二、修改环境单行法,充实流域生态补偿的内容34
- 三、制定符合西部特点的地方性法规,加快推进生态补偿专项立法34-35
- 四、基于流域的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补偿倾斜政策法规35
- 第二节 保障西部流域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通畅35-36
- 一、加强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35
- 二、积极发挥税收的调控作用,征收生态税,构建反补税制度35-36
- 三、其他民间补偿的方式36
- 第三节 建立西部流域生态补偿技术支撑体系36-37
- 第四节 建立西部流域政府导向下的市场化机制37-38
- 一、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促进产权交易38
- 二、探索建立西部流域合同环境服务付费机制38
- 第五节 建立和完善西部流域生态补偿监管和协调机制38-39
- 第六节 建立和完善西部流域生态补偿公众参与机制39-41
- 一、改善公众参与的环境,建立流域信息公开与发布制度39-40
- 二、建立流域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40
- 三、积极推进以乡镇社区为单位的小流域治理40-41
- 结语41-42
- 注释42-44
- 参考文献44-47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47-48
- 致谢48-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尚群,吴晓青,段昌群,陈国谦,叶文虎;补偿途径和方式多样化是生态补偿基础和保障[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S2期
2 应飞虎;我国西部环境问题研究[J];法学评论;2001年04期
3 陈晓景;;合同环境服务模式创新——以流域为单元的制度构建[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2年07期
4 万艳红;;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立法思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刘旭芳;李爱年;;论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J];时代法学;2007年01期
6 岳世平;;发达国家环保公众参与制度的立法特点[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7 孙晓;;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02期
8 赵友杰;岳华英;;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与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23期
9 王伟中;;我国全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J];理论视野;2008年06期
10 韩洪霞;张式军;;我国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刘晓星;[N];中国环境报;2005年
本文关键词:西部地区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8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488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