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7 16:15

  本文关键词: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气候变化与臭氧层破坏、酸雨是当代人类面临的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由于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气候变化,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到自然生态系统,也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气候变化自1979年第一届世界气候大会召开,成为国际社会谈判的一项议题以来,国际社会一直在探讨全球各个国家都能参与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通过,标志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正式开始,也标志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开始进入法律的程序。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是国际上第一个为发达国家设置减排指标和减排时间表的具有强制力的国际法律文件,标志着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进入实质性阶段。2015年通过的《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各缔约国自主承诺减排提供了基本框架,标志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将正式进入后京都时期。碳排放权交易又被称为温室气体交易,这一制度最早是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提出的减排措施,最初在于为帮助发达国家完成减排目标而设计,后续被各国在完成国内减排时所广泛采用。目前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较为完善的是美国和欧盟,在交易主体、交易对象、交易监管、第三方核证等方面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规则,也被其他国家在制定本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政策和立法时所广泛借鉴和参考。我国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并不承担强制减排义务,因此我国碳交易制度的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我国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并且在2020年后将实现自主承诺减排,对于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我国于2011年已经开始进行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并明确提出将在2017年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碳交易制度,从我国当前所进行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情况来看,我国目前碳交易制度存在的缺陷主要是碳交易的立法层级较低,所涵盖的主体和交易对象都较为狭窄,交易确定的总体目标不清晰,第三方核证制度不够完善。在2017年建立全国碳交易制度的背景下,我国应尽快从提高立法层级、扩大交易主体涵盖范围、扩大交易对象、明确交易总量控制和配额初始分配、建立独立的第三方核证体系,完善交易监管等方面健全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
【关键词】:气候变化 碳排放权交易 节能减排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3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目的9-10
  • 1.1.3 研究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1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1-13
  • 1.3.1 研究内容11-12
  • 1.3.2 研究方法12-13
  • 2 气候变化与碳排放权交易基本问题概述13-23
  • 2.1 气候变化与碳减排13-17
  • 2.1.1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13-14
  • 2.1.2 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14-16
  • 2.1.3 碳减排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地位16-17
  • 2.2 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问题17-20
  • 2.2.1 排污权交易——碳排放交易的理论基础17-18
  • 2.2.2 碳排放权18-19
  • 2.2.3 碳排放权交易的界定19-20
  • 2.3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发展20-22
  • 2.3.1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减排的基本框架20-21
  • 2.3.2 《京都议定书》确立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21-22
  • 2.4 本章小结22-23
  • 3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现状与缺陷分析23-30
  • 3.1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政策与法律现状23-28
  • 3.1.1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政策现状23-24
  • 3.1.2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法律法规现状24
  • 3.1.3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现状24-28
  • 3.2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缺陷分析28-29
  • 3.2.1 碳交易制度的立法层级较低28
  • 3.2.2 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模糊28
  • 3.2.3 碳交易市场覆盖范围较窄28-29
  • 3.2.4 行政管制手段限制了市场交易29
  • 3.3 本章小结29-30
  • 4 欧盟与美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借鉴30-37
  • 4.1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制度30-32
  • 4.1.1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发展30-31
  • 4.1.2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内容31-32
  • 4.2 美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32-33
  • 4.2.1 美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发展32-33
  • 4.2.2 美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内容33
  • 4.3 国外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经验借鉴33-35
  • 4.3.1 确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33
  • 4.3.2 合理的初始分配指标的方式33-34
  • 4.3.3 确立了明确的碳排放权交易主体范围34-35
  • 4.3.4 宽泛的碳排放权交易对象35
  • 4.4 本章小结35-37
  • 5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的完善37-43
  • 5.1 提高碳排放权交易的立法层级和可操作性37-38
  • 5.1.1 提高碳排放权交易的立法层级37
  • 5.1.2 增强碳排放权交易立法的可操作性37-38
  • 5.2 确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总量控制与初始分配38-39
  • 5.2.1 碳排放权交易的总量控制38
  • 5.2.2 碳排放权交易的初始分配38-39
  • 5.3 扩大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主体与交易对象39-41
  • 5.3.1 碳排放权交易的主体39-40
  • 5.3.2 碳排放权交易的对象40-41
  • 5.4 健全碳排放交易的市场监管机构41-42
  • 5.4.1 监管机构的设置41
  • 5.4.2 监管机构的职责41-42
  • 5.5 本章小结42-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8-49
  • 致谢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薇;;天津:中国首家国际化排放权交易所成立[J];产权导刊;2008年11期

2 丁宇;;雄心勃勃的天津排放权交易所[J];产权导刊;2009年04期

3 ;中国首个排放权交易体系启动[J];纸和造纸;2010年04期

4 罗薇;;成绩斐然的天津排放权交易所[J];产权导刊;2010年04期

5 和晋予;肖博强;;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启动与市场主体界定[J];改革;2010年01期

6 杨润高;赵细康;;论我国环境排放权交易市场设计[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7 邹鹏;;金融法视野下的排放权性质之初探[J];济宁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张志磊;;浅议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4期

9 陈林;;航空运输业排放权交易研究[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广东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初期以免费为主[J];造纸信息;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文娟;周晨光;姚立英;;关于我国实行碳排放权交易的建议[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刘伯酉;;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发展、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沫茹;王化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分析与制度完善[A];生态文明的法制保障——2013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冷罗生;;构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思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芬;;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探析[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赵细康;曾云敏;王丽娟;石宝雅;吴大磊;龙辉;;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设计的本土化改造[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7 孙可娜;凌得曦;;低碳经济格局下我国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构建——兼论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的战略谋划[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8 蒋亚娟;徐以祥;;论碳排放权交易法律机制:以气候变化为背景[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王守雷;高宇;;浅析清洁发展机制的理论基础[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10 张彩平;肖序;;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核算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沈军;日本企业大做二氧化碳排放权生意[N];经济参考报;2006年

2 记者 庞晓敏 陈t,

本文编号:490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490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1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