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6 18:03

  本文关键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立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碳排放权交易 制度 立法 建议


【摘要】: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现象频繁,使全人类不得不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而气候变暖的始作俑者是温室效应气体二氧化碳等。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人类应对气候变暖的有效之举,世界各国第一次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团结在一起,共同应对碳排放问题。 我国并不是《京都议定书》中的强制减排国家,但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超过发达国家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一,有可能成为温室效应的最大受害国,减排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十二五规划”强调:我国已进入了“绿色发展”时代,把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一项目标,把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碳排放权交易不仅是减缓温室效应的有效手段,同时还可以创造经济效益。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虽然还未建成,但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碳排放权交易具有国际性,对市场建设的要求更高,所以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不仅可以规范国内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还可以与其他国家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接轨,最终达到减排的目的。 本文首先对有关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文章的展开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现状,包括立法现状和交易市场现状,并指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例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未完全形成,碳排放权规定不严谨,交易主体不确定,交易平台没有法律授权,碳排放权交易纠纷没有法律保障等等。第三部分是分析欧盟、德国、美国等区域和国家成熟的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并对比我国的国情借鉴有效的经验。第四部分为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提出立法建议。
【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 制度 立法 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商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引言10-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1.1 研究的背景10
  • 1.1.2 研究的意义10-11
  • 1.2 研究现状及评述11-14
  • 1.2.1 研究现状11-13
  • 1.2.2 评述13-14
  • 1.3 研究方法14-15
  • 2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理论基础15-21
  • 2.1 碳排放权的产生及法律属性15-17
  • 2.1.1 碳排放权的产生15-16
  • 2.1.2 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16-17
  • 2.2 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及机制17-18
  • 2.2.1 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17
  • 2.2.2 碳排放权交易的机制17-18
  • 2.3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理论基础18-21
  • 3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28
  • 3.1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现状21-25
  • 3.1.1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立法现状21-22
  • 3.1.2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市场实践现状22-25
  • 3.2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25-28
  • 3.2.1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未完全形成25-26
  • 3.2.2 碳排放权规定不严谨26
  • 3.2.3 碳排放权交易主体不确定26-27
  • 3.2.4 碳排放权交易平台没有法律授权27
  • 3.2.5 碳排放权交易纠纷没有法律保障27-28
  • 4 国外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及经验借鉴28-38
  • 4.1 国外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28-34
  • 4.1.1 欧盟碳排放交易法律制度28-30
  • 4.1.2 德国碳排放交易法律制度30-31
  • 4.1.3 美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31-33
  • 4.1.4 日本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33-34
  • 4.2 国外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的经验借鉴34-38
  • 4.2.1 国外碳排放权交易法律体系的设计思路的经验借鉴34-35
  • 4.2.2 国外碳排放权交易专门法内容安排的经验借鉴35-37
  • 4.2.3 国外碳排放权交易配套法的经验借鉴37-38
  • 5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立法建议38-49
  • 5.1 国家政策和已有的法律、法规作为立法依据38-40
  • 5.1.1 国家政策作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立法的指导思想38-39
  • 5.1.2 已有的法律、法规作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立法的参考39-40
  • 5.2 明确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立法的目的40-41
  • 5.2.1 促进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形成40-41
  • 5.2.2 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41
  • 5.3 出台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专门法41-45
  • 5.3.1 确定碳排放权41-42
  • 5.3.2 确定交易主体42
  • 5.3.3 交易的客体及对象气体42-43
  • 5.3.4 交易的管理机构43-44
  • 5.3.5 交易平台44
  • 5.3.6 碳排放权交易中的法律责任44-45
  • 5.4 完善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的法律制度45-49
  • 5.4.1 总量控制及分配制度46
  • 5.4.2 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制度46-47
  • 5.4.3 排放权许可证制度47-48
  • 5.4.4 其他48-49
  • 6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53-54
  • 后记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艾禾;《京都议定书》之前世今生[J];新闻周刊;2002年31期

2 魏忠杰;《京都协议书》前景堪忧[J];生态经济;2003年11期

3 蒲益Zs;;国际法视角:京都碳排放交易机制下我国的应对之策[J];法制与社会;2008年29期

4 崔艳萍;美国为何撕毁《京都议定书》[J];党员之友;2001年12期

5 ;月度事件 只刊登五个值得回顾的事件[J];中国新时代;2005年03期

6 臧书卓;俄罗斯为何不急于加入《京都议定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年Z1期

7 杨兴,周艳军;试论俄罗斯不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原因和法律后果——以《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九次缔约方会议为例[J];时代法学;2004年05期

8 韩耀斌;;简析联合履约机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09期

9 陈家瑛;减排权将成抢手货[J];时事报告;2004年12期

10 张友新;《京都议定书》——让地球“退烧”[J];人民论坛;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文娟;周晨光;姚立英;;关于我国实行碳排放权交易的建议[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岳杰;居岩岩;王t熺

本文编号:5272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5272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f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