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长三角地区区域环境法治化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7-07-30 05:24

  本文关键词:长三角地区区域环境法治化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长三角区域 区域环境 法治化管理


【摘要】:近年来“死猪围城”与雾霾在长三角地区频繁出现,警示我们该区域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极限。导致长三角区域环境恶化的原因,除了该区域特殊的地理因素,环境资源作为特殊的公共物品容易出现市场失灵的结果以及具有“政治理性人”特点的地方政府缺乏制度上的约束都是地区环境恶化的诱因,长三角地区需要将区域环境纳入法治化管理。 法律制度是法治化管理的基础,然而现有的法律制度存在不足和缺失,使得区域环境法治化管理难以奏效。长三角地区法律制度在横向和纵向上未能协调统一,具体表现为法律规定缺少具体的操作规范和细则,地方立法未能对上位法的规定加以细化等等。长三角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区域环境污染具有区域化扩散的特点,仅凭单个地方政府对呈现区域化特征的环境污染显然力不从心。然而区域环境管理机构的缺位,区域合作制度设计的缺失,行政制度安排欠妥当,地方政府以及部门机构的互相掣肘等等因素造成区域合作规制的不顺畅,制约了长三角地区区域环境的法治化管理。 区域环境的法治化管理的效果取决于环境执法的效力,作为承担具体环境执法工作的地方政府和官员具有政治理性人的特点,事权财权不匹配,财政投入不足,政绩考评制度不合理制约了地方政府和官员在环境执法上的积极性。需要在制度安排上进行调整,引入激励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的作用,对地方政府的环境执法加以监督,提高其环保不作为的成本。 美国在过去的发展中也经历了类似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环境困境,借鉴美国在环境污染治理上的经验,对于长三角区域环境法治化管理制度的完善大有裨益。我们应当从顶层设计着手,完善现有的环境法律制度、健全区域环境合作机制,优化行政体制、多方面强化区域环境执法力度,同时引入公众参与制度,以保障长三角地区区域的碧水蓝天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 区域环境 法治化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引言10-12
  • 第一章 长三角地区区域环境法治化管理的困境12-18
  • 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区域环境问题的典型案例12-15
  • 一、 黄浦江上的“死猪围城”12-14
  • 二、 雾霾天气14-15
  • 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区域环境问题的区域法治化管理15-18
  • 一、 长三角区域环境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15-16
  • 二、 区域环境问题的区域法治化管理16-18
  • 第二章 长三角地区区域环境法治化管理之制度障碍18-26
  • 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区域环境法治化管理的法律制度障碍18-21
  • 一、 环境法律制度设计不健全18-20
  • 二、 现行环境行政处罚欠缺力度20-21
  • 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区域环境法治化管理的区域合作制度障碍21-23
  • 一、 区域合作缺少区域环境管理协调制度21
  • 二、 区域合作缺少长效机制与法律载体21-22
  • 三、 区域合作中区域环境管理机构的缺位22-23
  • 四、 区域合作需要区域环境法律制度相配套23
  • 第三节 长三角地区区域环境法治化管理的行政制度障碍23-26
  • 一、 统一管理和分工负责不利于地方政府行使环境管理职能23-24
  • 二、 弱势的环保部门不能独立行使职权24-26
  • 第三章 长三角地区区域环境法治化管理之环境执法困境26-32
  • 第一节 具有“理性人”特点的地方政府26-29
  • 一、 政治理性人与官僚经济学26-27
  • 二、 长三角区域的地方政府具有“理性人”的特点27-29
  • 第二节 制度安排对区域环境执法的影响29-32
  • 一、 事权与财权不匹配29
  • 二、 环境执法能力受制于地方财政投入29-30
  • 三、 税源争夺削弱了区域环境准入门槛30-31
  • 四、 政绩考评制度对环境执法的影响31-32
  • 第四章 长三角地区区域环境法治化管理的路径完善32-45
  • 第一节 美国环境法律框架下的区域环境法治化管理32-36
  • 一、 齐全而完备的环境法律制度32-33
  • 二、 美国的区域合作制度33-34
  • 三、 公众参与制度34-35
  • 四、 美国经验对长三角地区环境区域合作的启示35-36
  • 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完善区域环境法治化管理的对策36-45
  • 一、 建立健全区域环境法律制度37-39
  • 二、 建立长三角地区区域环境合作机制39-40
  • 三、 优化行政体制强化环境执法力度40-43
  • 四、 引入公众参与43-45
  • 参考文献45-48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8-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劲;;中国环境法治三十年:回顾与反思[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董娟;胡国胜;;行政分权下的政府间纵向权力配置——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分权[J];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07期

3 易波;张莉莉;;论地方环境治理的政府失灵及其矫正:环境公平的视角[J];法学杂志;2011年09期

4 李英;;区域环境合作与可持续发展法制初探[J];法学家;2007年02期

5 靳利梅;史军;;上海雾和霾日数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J];高原气象;2008年S1期

6 程真;陈长虹;黄成;黄海英;李莉;王红丽;;长三角区域城市间一次污染跨界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7 李继红;;财政分权对地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年03期

8 林楠;冯玉杰;吴舜泽;周劲松;;我国跨区域水环境信息共享机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9 乔世明;林森;;论合法性视角下的政府环境公共权力[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年04期

10 肖爱;;区域环境法治:困境与对策[J];求索;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成;水污染规制之行政合作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罗文君;论我国地方政府履行环保职能的激励机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92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592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e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