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侵权民事赔偿法律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环境侵权民事赔偿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近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日益严重,由此引起的环境民事侵权案件逐年增多,且侵权行为和方式都突破了现有法律规定范围与模式,出现许多新的类型,使得受害人的各项民事权益受到损害。实践中,由国内外的大型环境污染事故而引发的环境民事侵权问题屡见不鲜,例如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我国的紫金矿业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和近期的中海油蓬莱19-3油田溢油事件都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我国2011年6月的蓬莱19-3油田溢油事件入手,提出环境侵权民事赔偿存在的法律问题和完善我国环境民事侵权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建议,目的是为了探索出一种有利于保护企业和受害者双方共同利益的法律制度,并且这些法律制度与我国倡导的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契合,救济环境侵权受害人的同时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文正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引述了2011年在我国发生的大型环境民事侵权事件---中海油蓬莱19-3溢油事件,从该事件的产生和发展分析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认定和受害人救济方面出现的问题,从该事件给我们的启示中概述了完善我国环境民事侵权法律制度的必要性。第二部分阐述了我国环境侵权的概念与特点,以及介绍了实践中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认定与赔偿案件中的难点,这些难点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环境侵权法律法规和制度来解决,解决方案设置在第三章。第三部分为本文的重点,,提出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赔偿在法律制度上存在的不足:一是现有法律对受害方财产损害赔偿范围适用补偿性赔偿原则,实践中对受害人的损害救济程度不够,并且无法起到法律的预防作用,二是环境侵权民事赔偿救济途径有待完善和多元化,实践中我国对环境侵权受害人的实际有效的救济途径和方法较为单一,受害人的实际损害得不到全面赔偿。三是我国环境侵权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法律规定不具体,法院在实际操作中无从下手,但在实际案件中越来越多的受害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而现有法律法规难以实现受害人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确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即完善我国环境侵权赔偿制度,采用补偿性制度与惩罚性制度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受害人救济方式上也可以灵活多样,建立社会救济途径和环境保险制度,采取各种法律制度相结合的方式来完善对受害人的救济。另外,本文对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客体和赔偿金额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我国能尽早完善和细化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关键词】:环境 民事侵权 赔偿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68;D9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1 中海油事件中的环境民事侵权法律问题9-14
- 1.1 中海油溢油事件9-10
- 1.2 中海油溢油事件引起的法律思考10-12
- 1.2.1 事件责任主体与受害人的范围10-11
- 1.2.2 责任认定11-12
- 1.2.3 侵权赔偿12
- 1.3 中海油环境侵权事件给我们的启示12-14
- 2 我国环境侵权的特点与难点14-20
- 2.1 环境侵权的概念与特征14-17
- 2.1.1 环境侵权的概念14-15
- 2.1.2 环境侵权的特点15-17
- 2.2 我国环境侵权的难点17-20
- 2.2.1 受害人举证能力有限,诉讼维权难度较大17
- 2.2.2 因环境侵权造成的损害范围确定困难17-18
- 2.2.3 诉讼后受害人实际获得赔偿较难18-20
- 3 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赔偿法律制度的现状与建议20-33
- 3.1 我国环境侵权民事立法上取得的进步20-21
- 3.2 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赔偿制度上的不足21-24
- 3.2.1 财产损害赔偿范围适用补偿性赔偿原则,无法起到法律的预防作用21-22
- 3.2.2 环境侵权民事赔偿途径单一22-23
- 3.2.3 我国没有具体规定环境侵权引起的精神损害赔偿23-24
- 3.3 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赔偿制度的建议24-33
- 3.3.1 环境侵权赔偿制度采用补偿性制度与惩罚性制度相结合24-27
- 3.3.2 环境侵权民事赔偿途径可多元化27-29
- 3.3.3 完善与细化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29-33
- 结语33-34
- 参考文献34-36
- 后记36-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远;略论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从环境权的视角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2期
2 李俊斌;夏勇子;;环境侵权诉讼证明标准问题研究[J];东岳论丛;2010年07期
3 李印;;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及其社会化制度建设思考[J];法学杂志;2010年08期
4 曲乐;;建立油污损害赔偿制度的法理探析——“墨西哥湾的美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11年04期
5 彭晋;;浅议我国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12年05期
6 楚健;黄金菊;;论我国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的完善[J];经营管理者;2012年18期
7 赵惊涛;;低碳经济与企业环境责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8 赵惊涛;;低碳经济视野下企业环境责任实施的路径选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6期
9 张梓太;张乾红;;我国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之构建[J];法学研究;2006年03期
10 张明涛;;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佳宁;侵权责任免责事由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国利;侵权责任免责事由及其正当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马怀宇;论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D];重庆大学;2009年
3 吴文影;论环境侵权中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和举证责任倒置[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宇;论环境民事侵权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志音;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D];西南大学;2012年
6 姚晓;论证明责任分配的依据[D];山西大学;2012年
7 肖阳;论我国环境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8 罗云;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詹芳;论数人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承担与实现机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丽娟;论环境侵权责任的法定免责事由[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22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622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