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矿业权法制化建设的历史演变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矿业权法制化建设的历史演变
【摘要】:矿业权制度是矿产资源法律制度的核心。我国于民国时期就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通过对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时期矿业权的体系结构与内容的演变分析,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探索出我国矿业权法律制度应朝着为人类带来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方向的趋势发展。这对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新中国时期 矿业权 演变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10JD710038)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2.62;F426.1
【正文快照】: 我国在清朝末期颁布了《大清矿务章程》,但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此章程没有得到充分施行。民国初期沿用了清末的部分规定,并于北京政府时期首次提出了矿业权的概念,将大清矿务章程中的勘矿权和开矿权改为探矿权和采矿权,所以我国矿业权法制化建设的历史演变实际上从民国时期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朋伟;胥莉;;浅议矿业权抵押[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林根 ,王冲;矿产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04年06期
2 焦艳鹏;;论我国矿业权制度的改革要点[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康纪田;;矿业权理论研究评述[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康纪田;;矿业浮动抵押制度初探——基于矿业权抵押的困境与出路[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年04期
5 陈敦;;我国矿业权抵押登记制度探析[J];晋中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梁家贵;;辛亥革命时期武汉地区的工人运动[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廖欣;;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过程中暴露的问题[J];矿产与地质;2006年02期
8 廖欣;;完善我国现行矿产资源法的理论分析[J];矿产与地质;2006年03期
9 蒋朝常;;晚清时期中国近代矿业法规述评(1840-1911)[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孙耀霖;;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后煤炭行政管理新情况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贾文龙;;矿业税费制度有关问题探讨[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2 张玉梅;;浅析我国矿业权市场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A];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论文集[C];2009年
3 张慧君;高兵;;我国矿业权出让现状与制度分析[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地矿经济理论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曹霞;可持续发展视野下中国小矿的法律规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2 吴尚昆;中国矿业外资投资环境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魏铁军;矿产资源法律改革初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4 马伟;煤矿业与近代山西社会(1895—1936)[D];山西大学;2007年
5 余浩科;地质调查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刘欣;物权法背景下的矿业权法律制度探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7 刘顺国;基于制度创新的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胡门祥;晚清中英条约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涛;交通系与民初经济政策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贤敏;抗战时期湖南煤矿业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卫钰;康雍时期云南铜矿业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何淼;中国矿地使用权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王志强;矿业权出资法律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董朝燕;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谢小妮;矿业权出资的法律问题[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孙多忠;民办淮南煤矿研究(1928-1937)[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8 鲁燕冰;民国时期安徽矿业研究(1912-1945)[D];安徽大学;2011年
9 罗玮琦;矿业权与土地产权间的冲突解决方式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10 李春香;清末矿务铁路总局[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尚宇;;澳大利亚矿业权管理制度及其启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张更全;;浅析矿业权属性[J];阴山学刊;2007年04期
3 余振国;论矿业权的物权属性及其法律完善[J];资源·产业;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万宽;;浅谈民国时期南京点心小吃[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陶德臣;;清代民国时期的茶馆(续)[J];农业考古;2009年02期
3 蔡定益;;民国时期的景德镇茶馆文化[J];蚕桑茶叶通讯;2009年05期
4 孔伟;;民国时期宁波地区的鞋业市场[J];宁波通讯;2010年08期
5 郑景云;张丕远;王桂玲;简慰民;;民国时期自然灾害史料的信息化处理[J];中国减灾;1992年03期
6 孙扬骅;梁惠娥;张竞琼;;民国时期天津报刊中服装广告的创意和表现形式[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李风华;;民国时期河南水灾及其发生原因探究[J];平原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8 黄桂枢;;清代、民国时期景谷、勐腊等地的茶庄商号[J];中国茶叶;2008年01期
9 邹媛媛;吴智慧;;民国时期办公家具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8年11期
10 陈玉;;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变迁对现代服饰流行的影响[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别必亮;;民国时期我国高校校歌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谢晓鹏;;民国时期河南匪祸及其成因[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宋海燕;;民国乡村书院的演变——对庐陵两本书院志的解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戚厚杰;;民国时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及教训[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王欣;;马长寿先生的康藏研究[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6 冯敏;;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国家审计的发展[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7 王波;任俊;;民国时期甘肃发行“节约建国储蓄券”历史背景及其版式[A];第二届西北五省区钱币学会协作会议专辑[C];2002年
8 慈鸿飞;;民国时期中国西部农业资源开发[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伟;;民国时期职业补习教育对现今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启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10 夏红艳;;民国时期湖北省枣阳县商会及其钱票[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六期[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嘉宾;民国时期成县的马帮和脚骡店[N];民主协商报;2005年
2 张声和;匹马曾经地尽头[N];温州日报;2006年
3 记者 陶玮邋实习生 刘莎;通元发现民国时期建筑[N];嘉兴日报;2008年
4 李万万;民国时期的改良年画[N];团结报;2010年
5 陈江涛 王俊明;特品特藏 双人双锁[N];中国档案报;2005年
6 林南中;纪念章见证民国时期漳州的一次体育盛会[N];闽南日报;2006年
7 陈香;学界反馈力量大《民国时期社会调查》出《续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记者 刘华;有力驳斥“民国时期西藏独立说”[N];团结报;2010年
9 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的主要特色与成就[N];光明日报;2004年
10 张艳华 章慕荣;民国时期的一场中外香烟大战[N];团结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廷中;云南民国时期民族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研究方法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杨常伟;民国时期山西农业科技[D];山西大学;2009年
4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陆汉文;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的生活与现代性(1928—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黄正林;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研究(1644-1949)[D];河北大学;2006年
7 吴秀梅;民国景德镇制瓷业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杨茜;民国时期上海民俗书刊出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金兵;民国时期职业指导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王芹;民国时期档案法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平;民国时期福建的土匪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吴静;民国时期学位制度探析[D];浙江大学;2002年
3 刘月华;民国时期新疆石油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4 刘斌;民国四书文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方;民国时期的新兴职业女性[D];吉林大学;2006年
6 苏刚;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立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志娟;科学本土化:民国时期科学发展必由之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吕敏霞;民国时期中小学德育制度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金轲;额济纳旗土尔扈特史述论[D];兰州大学;2007年
10 宋庆欣;民国时期北京娼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23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623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