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价值评估制度探究——兼论资产评估法的完善
本文关键词:生态价值评估制度探究——兼论资产评估法的完善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价值 资产评估 生态价值评估制度
【摘要】:生态价值评估是指专门机构或专业评估人员按照特定的标准和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及其所提供的生态服务进行货币化的价值评价和判断的行为。由于生态价值评估对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的信息、制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实施生态利益补偿、制定合理的生态资源价格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将其上升到制度化的层面,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构建生态价值评估制度需要从评估主体的确认及法律地位、评估客体的分类和价值类型的选取以及评估方法的选择和发展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和研究。生态价值评估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特殊的专项资产评估,它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对资产评估法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价值 资产评估 生态价值评估制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利益衡平的法制保障研究”(12BFX120)
【分类号】:D922.6
【正文快照】: 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自己服务的过程中,曾经一度盲目追求最大化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其本身的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生态价值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发展所必须的物质基础———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受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人类忽视了赖以生存的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士洞,张永民;生态系统评估的概念、内涵及挑战——介绍《生态系统与人类福利:评估框架》[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2 张娜;;生态学中的尺度问题:内涵与分析方法[J];生态学报;2006年07期
3 赵景柱,徐亚骏,肖寒,赵同谦,段光明;基于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研究——13个国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年01期
4 李文华;李芬;李世东;刘某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丽文;王小梅;;对青海省西宁市居民生态足迹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2 郭志新;杨海燕;袁良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进展与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3 杨希;周圣坤;;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4 尹小娟;钟方雷;;生态系统服务分类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5 范雅君;张银龙;蔡邦成;;我国生态补偿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6 范思齐;;河南国有林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以国有信阳南湾林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7 彭子恒;王宇欣;蔡菲菲;;井冈山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8 刘丽;赵振国;;河流生态服务价值与修复目标体系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9 唐增;徐中民;武翠芳;刘建国;;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最小数据法及其在民勤的应用[J];冰川冻土;2010年05期
10 王岳森;;京津水源涵养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永伟;高吉喜;拓学森;;门头沟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2 赵文武;朱婧;;我国景观格局演变尺度效应研究进展[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3 钟美玉;;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探讨[A];绿色经济与林业发展论——第六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贾奋励;电子地图多尺度表达的研究与实践[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4 彭诗言;中国环境产业发展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袁畅彦;森林资源估价的理论误区及方法修正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刘兴元;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曹建军;青藏高原地区草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郭斌;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南部土地景观动态及优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磊;南四湖流域退耕还湿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孟祥江;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框架体系与标准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怯志豪;长沙市城市湿地利用保护策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项磊;农区防护林产权制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姜霞;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经济社会影响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许旭;基于RS&GIS的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动态变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怀雄;长株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博;集体生态公益林法律制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韩素芸;湖南省主要森林类型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宋莎;云南省退耕还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区划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0年
9 李倩茹;冀北山地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典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王增;区域土地生态系统安全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辉,郭庆华,刘晓东;景观格局空间分辨率效应的实验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2 徐建华,岳文泽,谈文琦;城市景观格局尺度效应的空间统计规律——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3 曾辉,邵楠,郭庆华;珠江三角洲东部常平地区景观异质性研究[J];地理学报;1999年03期
4 赵士洞;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背景、任务和建议[J];第四纪研究;2001年04期
5 岳天祥,刘纪远;生态地理建模中的多尺度问题[J];第四纪研究;2003年03期
6 赵文武,傅伯杰,陈利顶;尺度推绎研究中的几点基本问题[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6期
7 张鸿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环境保护;2005年02期
8 彭丽娟;生态效益补偿涵义初探[J];湖南林业科技;2005年04期
9 熊鹰,王克林;洪涝胁迫下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洞庭湖区为案例[J];湿地科学;2003年02期
10 陈仲新,张新时;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J];科学通报;200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水荣;水源涵养林环境效益经济补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明德;;对建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再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陈珏宇;;评估立法势在必行[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7年01期
3 崔金星;石江水;;西部生态补偿理论解释与法律机制构造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周瑾慧;崔金星;;基于成本分析的西部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申进忠;;论渤海特别法的调整范围[J];法学论坛;2011年03期
6 竺效;;我国生态补偿基金的法律性质研究——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补偿条例》相关框架设计[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朱丹果;;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完善[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刘国涛;;“生物自然力”的马克思主义解读及其环境法学意义[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刘国涛;;生态生产力与“两型社会”法制建设[J];法学论坛;2009年06期
10 朱丹果;;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现状与完善[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群;;生态保护及其利益补偿的法理判断——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法理解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本文编号:776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776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