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我国城市污染场地修复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2 04:34

  本文关键词:我国城市污染场地修复法律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污染场地 修复 责任主体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产业结构调整,因城市工业企业搬迁而遗留的污染场地已成为制约我国土地资源再利用的新环境问题。我国城市污染土壤治理困境阻碍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威胁公众的健康安全,对环境、经济、社会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建立完善的我国污染场地土壤治理法律制度,对于保护公民的环境权益,提高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经济和谐发展,都意义重大。本文试图通过结合实践案例和现行立法的不足,借鉴国外优秀的法律制度设计,从法律制度层面探讨污染场地修复的应然模式。本文分为四章,对城市污染场地进行了法律问题探讨。第一章,介绍我国现实的污染场地修复案例,然后介绍我国相关的立法现状。第二章,分析我国在城市污染场地修复方面遇到的困境,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三章,介绍国外关于污染场地的制度和对我国修复场地的启示,以美国和日本作为主要借鉴对象,比较分析二者之间的异同,找出我国可以借鉴利用的制度。第四章,针对前几章提及的现状、困境、启示,最后总结设计出污染场地修复的法律对策。
【关键词】:污染场地 修复 责任主体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引言9-12
  •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9
  • 二、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9-10
  • 三、文献综述10-12
  • 第一章 城市污染场地修复实践与立法现状12-22
  • 一、我国城市污染场地修复实践12-17
  • (一)污染场地概念界定12-13
  • (二)我国城市污染场地修复实践13-17
  • 二、我国城市污染场地修复的立法现状17-22
  • (一)现有法律规定17-20
  • (二)对我国污染场地修复立法的总结20-22
  • 第二章 我国城市污染场地修复困境之析22-29
  • 一、污染场地修复启动程序缺位22-24
  • (一)调查评估程序虚设22
  • (二)调查评估主体和标准不明确22-24
  • 二、修复责任主体缺位24-25
  • (一)责任主体不存在24
  • (二)多元主体责任未明晰24-25
  • 三、修复资金匮乏25-27
  • (一)土壤污染的特殊性25-26
  • (二)污染责任原则失灵26
  • (三)修复资金运转机制未建立26-27
  • 四、修复目标不明27-29
  • (一)标准单一过时27
  • (二)不同类型土壤标准缺乏27-28
  • (三)验收标准、程序不完善28-29
  • 第三章 国外污染场地修复制度对我国的启示29-39
  • 一、美国污染场地修复制度29-33
  • (一)美国调查程序和评估程序29-30
  • (二)美国“潜在责任人”制度30-31
  • (三)美国修复资金筹措机制31-33
  • 二、日本土壤污染治理制度33-34
  • (一)日本土壤污染调查程序33
  • (二)日本“所有人等”责任制度33-34
  • 三、国外污染场地修复制度对我国的启示34-39
  • (一)美国与日本污染场地修复法律制度比较34-35
  • (二)在法律框架下进行污染场地修复35-36
  • (三)具体制度借鉴36-39
  • 第四章 我国城市污染场地修复的法律对策39-48
  • 一、建立完善的修复启动程序39-40
  • (一)明确调查主体39-40
  • (二)建立污染场地数据库40
  • 二、构建多元主体责任模式40-42
  • (一)采用无过错、连带责任形式40-41
  • (二)构建多元责任主体41-42
  • (三)采用双重责任方式42
  • 三、建立修复资金筹集多元化渠道42-44
  • (一)建立污染场地修复基金42-44
  • (二)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44
  • 四、明确修复目标和加强政府监管44-48
  • (一)修订土壤环境标准44-45
  • (二)制定详尽的调查、评估、修复验收标准45-46
  • (三)加强政府监督管理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53
  •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中;;巴西许多城市污染好转[J];世界环境;1989年04期

2 陈辰;城市污染出自谁手?[J];健康;2004年01期

3 田志,刘庆生;湖北省赤壁市道路尘埃的磁性结构特征与城市污染环境关系研究[J];地球科学;2003年06期

4 周凯;王智芳;彭兴芝;雒海潮;;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和扩散的动因及其后果[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年04期

5 李橙林;;防治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的法律思考[J];学理论;2011年23期

6 杨建中;浅谈城市污染及其防治[J];前沿;1994年Z1期

7 ;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号召全市各级各部门:实施“五大行动”,迎接创模复查,,推动我市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J];宁波通讯;2006年06期

8 田军;文斌;刘世伟;;以机制创新破解城市污染场地修复资金难题[J];环境保护;2012年11期

9 张林;;城市交通与城市污染[J];环境保护;1982年03期

10 韩三厚;;加强车辆管理 减少城市污染[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陆开宏;金春华;饶利华;任红星;吴科锋;;城市污染河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2 梁立柱;尤洪鹏;;浅析电动公交车是综合治理城市污染缓解能源紧缺的发展方向[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3 杨雅琴;高会旺;;城市污染与沙尘对沿海大气痕量成分影响的模拟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证券时报两会报道组;大城市污染最大杀手是煤炭[N];证券时报;2013年

2 记者 朱盈洁;城市污染场地评价与治理引起关注[N];首都建设报;2007年

3 肖柏 李娟;《城市污染场地评价方法研究》科研课题通过验收[N];中国建设报;2006年

4 特约评论员 杨遴杰;雾霾警示:多管齐下治理城市污染[N];中国建设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陈阳;城市污染信息公开 地方政府不该遮遮掩掩[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6 记者 申东;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N];法制日报;2014年

7 丁冬;警惕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N];辽宁日报;2002年

8 庞志兴;防止城市污染向乡村转移[N];锦州日报;2007年

9 记者 冯永锋;警惕工矿污染与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N];光明日报;2009年

10 袁德华 编译;树木:以低成本缓解城市污染[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晓冬;我国城市污染场地修复法律问题的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6年

2 彭莉;我国城市污染场地修复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3 蒋博;城市污染土地可持续利用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尹超;四平市城市污染减排绩效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邓柳;城市污染河流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6 李橙林;防治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的法律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庄旭超;微生物原位强化修复技术在城市污染河道治理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8 谭南中;城市污染河流低温条件下生物处理实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76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776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1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