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阈下公众参与循环经济法治的对策——基于公众参与电子垃圾污染防治的调查
本文关键词:生态文明视阈下公众参与循环经济法治的对策——基于公众参与电子垃圾污染防治的调查
【摘要】:从一定程度上讲,循环经济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途径,生态文明是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循环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公众参与的制度化建设。本文通过对武汉地区公众参与电子垃圾污染防治现状的调查,总结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对循环经济及生态文明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循环经济 公众参与
【分类号】:F120;D922.29;D922.6
【正文快照】: 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价值取向相同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渐凸显的背景下,如何摆脱日渐趋紧的资源约束、消除环境污染影响,寻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循环经济促进法法律关系主体探微[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05期
2 孙佑海;;制定循环经济法的指导原则和重点[J];今日国土;2006年Z1期
3 冯之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 加快立法进程[J];中国科技投资;2006年03期
4 孙佑海;;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循环经济立法[J];环境经济;2007年03期
5 于大伟;;论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构建模式[J];经济论坛;2006年11期
6 范红霞;;循环经济法的基本原则[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年05期
7 蔡伟;;循环经济立法“彩排”数次政府定位仍有异议[J];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49期
8 姜妮;;《循环经济法》突围——访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主任孙佑海[J];环境经济;2007年09期
9 孙佑海;;用循环经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解读《循环经济法(草案)》[J];再生资源研究;2007年05期
10 朱娅琼;;展望《循环经济法》[J];中国投资;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艳;;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制度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美珍;张爱娥;;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法治保障——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个案研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唐丽萍;安和平;邹波;赵栋昌;;加强地方循环经济法制建设 保障生态文明建设[A];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何卫东;彭峰;;生态文明社会的法律建构——从建设节约型城市立法角度[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赵大维;;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滕妍;;浅议生态文明与环境法治建设[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乔琳;时光;;生态文明下生产者环境责任的完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武亦文;;生态文明与环境法制建设[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保中;;行政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10 杨临宏;;关于公众参与立法程序问题的思考[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N];贵阳日报;2010年
2 李建民 陈明;循环经济将步入法制化轨道[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刘超凡;《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提请审议[N];贵州日报;2010年
4 汪夏;人大代表呼吁:加快循环经济法立法进程[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5 阮莉珠;中国正在抓紧制定循环经济法[N];上海科技报;2007年
6 张广传;加快循环经济法立法进程[N];中国企业报;2007年
7 赵杰;循环经济法初审热议奖罚力度:“棒子”要硬,“萝卜”要甜[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8 赵京燕;生态,在循环中美丽[N];中国矿业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俞莹 实习生 马兴;我市生态立法问计高校专家[N];贵阳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孙秀艳;循环经济法一定要有硬约束[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振宇;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唐萌;迈向互动式公众参与理念[D];吉林大学;2009年
3 孙法柏;现代环境法的运行机制[D];吉林大学;2010年
4 乔刚;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循环经济立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孔晓明;环境信息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王小钢;追寻中国环境法律发展之新理论[D];吉林大学;2008年
7 王朝梁;中国酸雨污染治理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左佳;完善中国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9 范俊荣;政府环境质量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徐晓明;行政许可后续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丽;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王超;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法律制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3 安喜厌;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与民间环保社会团体[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张紫宜;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D];吉林大学;2005年
5 徐文君;我国环境事务中的公众参与及其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谢玉娟;论环境法上的公众参与制度[D];苏州大学;2005年
7 李巧玲;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张雪琴;论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陈艳;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严淑芬;走向富有实效的公众参与[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77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777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