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权利理论、环境义务理论及其融合
本文关键词:环境权利理论、环境义务理论及其融合
【摘要】:环境法是为解决环境问题而诞生的,环境问题的整体性和公共性决定了为保护个体和群体利益为目标的狭义环境权在实践中的功能有限性。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各种主体改变行为模式,需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公民美德的发扬复兴,这决定了环境义务理论在环境法中的重要地位。确认环境义务理论的重要地位,并不意味着环境权理论应当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环境权理论的研究首先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转向,从而发挥出环境权理论对促进环境义务履行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功能。只有环境权理论、环境义务理论的协调和融合,方能发挥法学对转变各种主体行为模式的功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关键词】: 环境权 环境义务 环境责任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法律制度研究》(项目编号:2013M530391)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环境行政罚款的实用与完善》(项目编号:145FB20043)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2.68
【正文快照】: 〔2〕蔡守秋:《规定环境权条款,彰显保护人民切身利益——对修改环境保护法的思考和建议》,载《绿叶》2011年第8期。〔3〕王小刚:《近二十五年来的中国环境权理论述评》,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蔡守秋:《环境权初探》,载《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3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小钢;;近25年来的中国公民环境权理论述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巩固;;环境权热的冷思考——对环境权重要性的疑问[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3 吕忠梅;再论公民环境权[J];法学研究;2000年06期
4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理论批判[J];法学研究;2010年06期
5 刘卫先;;环境义务初探[J];兰州学刊;2009年02期
6 蔡守秋;;规定环境权条款,彰显保护人民切身利益——对修改《环境保护法》的思考与建议[J];绿叶;2011年08期
7 徐祥民;对“公民环境权论”的几点疑问[J];中国法学;2004年02期
8 蔡守秋;;环境权初探[J];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03期
9 徐祥民;告别传统,厚筑环境义务之堤[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小凤;胡渠凡;梁东鹏;;论国家权力架构下的司法权与行政权独立性及其关联[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罗昕;;政府采购合同的性质:争议、比较、评论与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伏创宇;;论公务员不服从违法命令的若干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4 张娟;关于行政许可制度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张辉;;是非环境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燕艳;;外部行政规范在行政司法审判中的效力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张娟;;窘境与化解:行政行为概念之重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钟祖凤;;试论行政补偿的基本原则[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左正强;张永任;;环境权与环境资源产权的比较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10 汪拥政,叶强;程序正当化是宪政制度现代化之基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磊;;大学章程四题[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沈开举;王红建;;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解读——一种检验反证的思路[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3 王树义;汪再祥;;中国环境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沈岿;;因开放、反思而合法——探索中国公法变迁的规范性基础[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5 秦鹏;;环境权的建构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以企业为例[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6 黄猛;;论我国环境行政权与公民环境权的合理定位[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7 仇永胜;黄环;;美国水污染防治立法研究[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8 陈谨;张树兴;;论我国的循环经济立法[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9 梁达西;;绿色民法典:关注并规范环境法律问题[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10 王方玉;;环境民事权利的困境与民法的修订[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叶芳;冲突与平衡:土地征收中的权力与权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宝君;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冯翔;商事登记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郑翔;中国房地产开发用地政府管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王冲;司法赔偿制度要论[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许英伟;行政协助制度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小娜;论行政授权[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丽妍;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蒋颖;论行政事实行为及其救济[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晓燕;公益征收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祥华;;利益、法律与权利[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徐祥民;;从环境侵害看环境法的使命[J];城乡建设;2006年01期
3 范进学;法学核心范畴关系论——一种比较法的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朱谦;环境权问题:一种新的探讨路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徐振东;;社会基本权理论体系的建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李艳芳;环境权若干问题探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6期
7 陈金钊;论法学的核心范畴[J];法学评论;2000年02期
8 吴卫星;;环境权入宪之实证研究[J];法学评论;2008年01期
9 徐祥民,张锋;质疑公民环境权[J];法学;2004年02期
10 陈泉生;环境时代与宪法环境权的创设[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雪斌;代际正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柯彪;代际正义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舒;代际公平与后代人的权利主体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2 廖抒雪;代际公平立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迪;;环境权实现方式探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谢雨林;;浅议环境权——关于张震《从民法上的环境权到宪法上的环境权》论文评述[J];知识经济;2009年05期
3 张明涛;;环境权分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04期
4 曹阳;;浅析环境权[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5 赵亚男;;我国环境权及相关立法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2期
6 常健;;浅析环境保护与环境权保护之立法[J];人权;2013年02期
7 杨朝霞;;环境权立法,勿要“好大喜功”[J];绿叶;2009年07期
8 谢伟;浅论环境权救济实现方式的扩展[J];法学杂志;2002年03期
9 刘莉;浅析环境权产生的基础[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钟娟;环境权论纲[J];学海;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爱林;;论环境权[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冬香;;农民环境权的保护[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谷德近;;论环境权的属性[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4 胡静;;论环境权的要素[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5 吴卫星;;环境权研究[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6 何晓榕;;环境权概念之辨析[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7 朱爱明;郑惠玲;;环境权的宪法增设思考[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8 董杜骄;;论环境权的法律本质[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9 邱正文;;论环境权的不平等性及其克服[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10 周训芳;;20世纪外国的环境权理论[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潘怀平;从环境权性质破解环境诉权实施难题[N];人民法院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于忠春;人权视角下的环境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侯怀霞;私法上的环境权及其救济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胡静;环境法的正当性与制度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王开宇;生态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可;环境权入宪的法理思考[D];重庆大学;2008年
2 朱晓青;论环境权的法律属性[D];苏州大学;2004年
3 李寒冰;环境权法律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李修棋;环境权制度化的困境及其出路[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赵国勇;环境权法律化的反思——以权利法律化为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范战平;环境权的理性困惑及其实现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7 李晓沛;论获得良好环境权[D];郑州大学;2011年
8 李科峰;立法视野下的环境权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9 聂晶;我国环境权法律化困境及其实现途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李冠杰;环境权主体权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78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778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