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环境治理视阈下的“环境国家”——比较法视角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2 22:22

  本文关键词:环境治理视阈下的“环境国家”——比较法视角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国家 环境治理 环境宪法 生态现代化理论


【摘要】:在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国家统治正当性基础的背景下,如何因应生态现代化理论的要求、规范环境保护过程中的国家与公民关系以形成"环境国家",是当代环境治理理论的重要课题。文章认为,德国、日本公法学界主要在事实层面上对"环境国家"进行描述和概括,凸显了环境保护在国家目的及任务中的地位,但也存在明显缺陷,应从价值层面看"环境国家"对国家权力所提出的规范性要求。"环境国家"应首先在宪法上加以规范,即形成"环境宪法",具体包括三类规范:环境保护的基本权利、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环境保护的公民宪法义务,它们为形成"环境国家"的规范体系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 浙江农林大学;
【关键词】环境国家 环境治理 环境宪法 生态现代化理论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及实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ZDA071)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保障生态红线实施的法律责任研究”(项目编号:14SFB30043)
【分类号】:D912.6
【正文快照】: 一、“环境国家”兴起的理论背景(一)从“生存危机论”到生态现代化理论一般认为,环境保护成为社会政治议题源于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它形成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对立的“生存危机论”,并占据当时环境保护运动的主导话语权。根据“生态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卫星;;环境保护:当代国家的宪法任务[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郇庆治;;生态现代化理论与绿色变革[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02期

3 郁建兴;;治理与国家建构的张力[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01期

4 陈海嵩;;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溯源与展开[J];法学研究;2014年03期

5 陈端洪;;论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与高级法[J];中外法学;2008年04期

6 陈海嵩;;从环境宪法到生态宪法——世界各国宪法生态化趋势探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李全;;学生申诉权法理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李勇军;高利红;;从国外发展状况看我国环境损害赔偿因果关系的认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3 杨海坤;曾祥华;;行政过程的社会正当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田飞龙;;中国法治的现象解释与理性展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6 马特;;人格权与宪法基本权关系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张辉;;是非环境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杨永华;胡冬洁;赵峰;;资源生产率视角的循环经济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梁玮;农民工“工伤保险歧视”法律问题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10 王德强;冯国林;杨园园;;论稳定劳动关系的建立——以户籍制度与农民工平等就业权为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新力;梁亮;;在自由与限制之间——认真对待大学章程[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黄学贤;赵中华;;农民平等权的学理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3 刘婧娟;;中国宪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李传忠;;推进和谐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选择[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5 王利明;;平等保护原则:中国物权法的鲜明特色[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6 蓝江;;人口增长的自然界限——马克思主义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批判的一个视角[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7 谢伟;;论环境诉权的价值[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8 周玉华;郭永长;;环境法“义务重心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9 罗世荣;陈冯;;生态消费视野下的环境标志制度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颖;;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构想[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延军;发展中的美国女性就业权平等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雄志;我国人造板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郝大江;要素适宜度与其区域经济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金京淑;中国农业生态补偿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海东;乘用车轻量化绿色效应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冯营丽;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姜海;我国高校经济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霍慧超;论生命权的宪法保障[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权基洪;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与保障[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周文杰;行政许可设定的正当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高珊;我国船舶企业环境责任法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震;;从民法上的环境权到宪法上的环境权[J];北方法学;2008年02期

2 陈海嵩;;风险预防原则理论与实践反思——兼论风险预防原则的核心问题[J];北方法学;2010年03期

3 沈素红;邢来顺;;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绿党对德国政治的影响析论[J];长江论坛;2006年04期

4 罗丽;;日本环境权理论和实践的新展开[J];当代法学;2007年03期

5 徐勇;;“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J];东南学术;2006年04期

6 龚向和;;国家义务是公民权利的根本保障——国家与公民关系新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席北斗;霍守亮;陈奇;陈艳卿;昝逢宇;夏训峰;;美国水质标准体系及其对我国水环境保护的启示[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5期

8 吴卫星;;生态危机的宪法回应[J];法商研究;2006年05期

9 陈虹;;环境公益诉讼功能研究[J];法商研究;2009年01期

10 吕忠梅;;监管环境监管者:立法缺失及制度构建[J];法商研究;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郇庆治;;生态现代化理论与绿色变革[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02期

2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实施生态现代化 建设绿色新家园——《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内容综述[J];环境经济;2007年03期

3 本刊编辑部;何传启;;世界生态现代化的历史事实[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7年09期

4 本刊编辑部;于维栋;;生态现代化的若干关键技术[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7年09期

5 何玉宏;冯韵东;;生态现代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环境保护的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6 曹端波;;生态现代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青海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7 赵晓红;吕健华;;生态现代化的全球视野与中国实践[J];新远见;2010年08期

8 周鑫;;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反思与超越[J];唯实;2011年03期

9 马国栋;;发展中的生态现代化理论:阶段、议题与关系网络[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马国栋;;批判与回应:生态现代化理论的演进[J];生态经济;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维栋;;生态现代化中的技术问题[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赖作莲;;生态现代化的驱动力及其对陕西生态现代化的启示[A];陕西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2013年优秀论文集[C];2013年

3 陈英葵;;试论生态现代化与贵州高新技术产业模式创新关系[A];贵州省第五届科技创新论坛文集[C];2009年

4 余朝林;;生态现代化建设是贵阳发展的必由之路[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5 何传启;;中国生态现代化的战略思考[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陈永申;;对生态现代化的认识与思考[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周泽超;;宁夏生态现代化发展的战略路径[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吴宏亮;;生态现代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观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社会发展思想探要[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宋林飞;;生态现代化理论与实践[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10 陈雯;Dietrich Soyez;左文芳;;“世界工厂”与区域工业生态现代化[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传启;生态现代化[N];学习时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王淼;我国生态现代化刚刚起步[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邋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实施生态现代化,建设绿色新家园[N];中国环境报;2007年

4 记者 刘宝亮;我国生态现代化居世界末流[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5 记者  李大庆;生态现代化我国刚起步[N];科技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周仲全;生态现代化:既有汽车,又有蓝天[N];辽宁日报;2007年

7 何传启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生态现代化是中国绿色发展之路[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8 李斌 杨文婷;中国生态现代化刚刚“起步”[N];中国社会报;2007年

9 李斌、杨文婷;118国排第100:咱生态现代化刚起步[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邵兵;中国生态现代化战略目标:2050年前后达到世界中等水平[N];中华新闻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瑜;“两型社会”背景下区域生态现代化评价与路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杨思涛;走向生态现代化[D];复旦大学;2007年

3 刘昌寿;城市生态现代化:理论、方法及案例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王燕;我国建筑业生态现代化发展模式与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李彦文;生态现代化理论视角下的荷兰环境治理[D];山东大学;2009年

6 李慧明;生态现代化与气候谈判[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潘好香;西方“生态现代化”探析[D];山东大学;2008年

2 智利霞;河北省生态现代化实现程度的测度及评价[D];河北大学;2008年

3 陈胤;生态现代化理论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D];复旦大学;2010年

4 张晓辉;我国生态现代化路径选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伍s,

本文编号:781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781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c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