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执法纠纷风险及防范
本文关键词:环境执法纠纷风险及防范
【摘要】:当今社会是风险社会,法律实施的过程既是规制风险的过程也是风险产生的过程。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重点问题。由于环境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需要政府予以治理。在环境治理和环境执法的过程中,由于利益的多元化、环境行政权力的异化、环境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伦理的缺失、公众环境利益表达机制的不完善,必然会产生一定的风险。针对纠纷风险发生的原因,只有消除纠纷风险产生的根源,规范纠纷风险产生的过程,减少纠纷风险产生的因素,构建化解纠纷风险的途径才能有效防范环境执法纠纷风险。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环境执法 纠纷 风险 防范
【基金】:辽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资助(Lnzyxjd15) 辽宁省法学会宪法行政法学研究会2014年招标课题(全面深化改革中社会治理与公众参与法治化问题研究)
【分类号】:D922.68;D922.1
【正文快照】: 一、环境执法纠纷风险的界定(一)环境执法纠纷风险的概念环境执法的范围广泛,属于行政执法的领域。一般是指依法享有环境管理权的行政主体和法律法规授权的主体,依据职权做出的影响环境执法相对人权利与义务的行政行为以及一切与监督环境管理活动相关的行政行为。[1](P1)一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佑勇;;作为行政自制规范的裁量基准及其效力界定[J];当代法学;2014年01期
2 白贵秀;高桂林;;环境行政执法风险防范问题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3 楚道文;邱潇可;;环境公益诉讼必要性分析——以环境行政执法机制的缺陷为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08期
4 姜明安;;论行政裁量的自我规制[J];行政法学研究;2012年01期
5 黄辉明;;利益法学的源流及其意义[J];云南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6 郑容坤;;对行政伦理失范问题的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王浩斌;;风险社会中的主体性原则及其伦理重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3 刘兵;凌晓明;;诉调对接的运行及其社会效果[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欧三任;;农村信息化进程中的政治安全风险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唐茂林;;我国农村纠纷解决方式的转型——以纠纷解决的成本为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6 欧俊;李松柏;;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7 肖顺武;;粮食安全预警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8 包学雄;黎雄辉;;农业自然灾害救助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9 王智杰;左停;;风险社会下市场经济及农户生计困境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10 石春梅;朱平;;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中的价值观危机及其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革;阎耀军;;国内外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方然;;小额经济纠纷解决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以Cox比例风险模型为依据[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6 徐昕;;为权利而自杀——转型中国农民工的“以死抗争”[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7 周杰;杨望成;;行政问责与官员复出——中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唐均;;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政策的视角[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9 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书婕;;基于2008年南方雪灾的技术风险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成;体育竞争情报及其对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尚海涛;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韩丹;食品安全与市民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8 于景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杨猛;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的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莹;私力救济的法经济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雅婷;诉前调解机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电光;技术风险评估中的观念冲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高琳;辽中南城市群环境风险治理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肖育文;“三调联动”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严志伟;论当事人民事程序选择权[D];湘潭大学;2009年
8 周长青;民事纠纷的行政调解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崇华;人民法院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超;风险社会背景下政府责任追究机制的完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钢;行政道德的失范及其治理[J];道德与文明;1999年01期
2 周佑勇;钱卿;;裁量基准在中国的本土实践——浙江金华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调查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余光辉;陈亮;;论我国环境执法机制的完善——从规制俘获的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4 姜明安;;论行政裁量权及其法律规制[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5 余凌云;;论行政法领域中存在契约关系的可能性[J];法学家;1998年02期
6 唐梅桂;;转型期我国行政伦理的失范及其治理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王锡锌;;自由裁量权基准:技术的创新还是误用[J];法学研究;2008年05期
8 柴忠月;权力、腐败与道德[J];兰州学刊;2002年01期
9 余凌云;;游走在规范与僵化之间——对金华行政裁量基准实践的思考[J];清华法学;2008年03期
10 李枫;许文骊;;对政府行为失范的伦理原因分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龙;;论环境污染事件受害者利益表达机制的困境及对策[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启华;;我国农民利益表达机制障碍成因分析[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陈冕;任中平;;和谐社会视野下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3 陈秀梅;;利益表达机制有效性的评价体系设计[A];“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领导文化发展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陈尤文;;形成社会合力:创新利益表达机制与渠道[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董海峰;罗长青;李萍;俞四海;朱敬;;立法活动中的利益表达机制研究[A];2012年政府法制研究[C];2012年
6 韦绍行;;完善少数民族利益表达机制 加快改善少数民族民生步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品荣;应畅通公共利益表达机制[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2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郝永平 赵慧;建立完善利益表达机制[N];经济日报;2014年
3 胡夏冰;和谐社会需要多维度利益表达机制[N];检察日报;2006年
4 吴德星;建立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N];学习时报;2008年
5 范启勇;司法审判职能与利益表达机制的关联[N];江苏法制报;2008年
6 罗楚亮 邢春冰;城镇居民利益表达机制选择[N];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吴德星;建立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N];太行日报;2011年
8 见习记者 王娜;政府自主性与利益表达机制互融[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9 省社会科学院 杨捷 孙磊 王立金;国有企业机制改革的新思考[N];湖北日报;2009年
10 山西省总工会干部学校 张安顺;试论职工利益表达机制[N];工人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文祥;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勃;当代中国公共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薛维娜;社会转型期各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姚望;当代中国利益表达机制构建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4 童玲玲;我国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闫琦;农民利益表达机制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6 王倩;我国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孙彩凤;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烟台大学;2008年
8 喻建;新时期中国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9 高志婕;和谐社会视角下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10 魏培;转型期我国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81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781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