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夫妻财产制与《物权法》的冲突及协调

发布时间:2017-11-03 09:18

  本文关键词:夫妻财产制与《物权法》的冲突及协调


  更多相关文章: 物权 法定夫妻财产制 约定夫妻财产制


【摘要】: 夫妻财产制度直接对作为家庭物质基础的夫妻财产进行了规定,它既是婚姻家庭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同时因为它是有关财产的制度,而与调整财产关系的《物权法》有着紧不可分割的联系。部门法之间要保持整体的协调一致,才能使社会秩序有条不紊,反之部门法之间的不适则会带来人为的社会秩序紊乱。而我国《婚姻法》中的夫妻财产相关制度却与《物权法》多有冲突之处。 因此找出这两部部门法之间的冲突并试图探索其解决方法,以维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及社会公共利益,既能填补法律空白,又能营造良好健康的社会经济环境。 按照动产和不动产性质的不同,物权取得原则与法定夫妻财产制所产生的冲突需要分别讨论。当产生冲突时,在孳息取得问题上运用“孳息区分法”解决冲突,在不动产取得问题上要考虑物权取得的根本原因、考虑配偶在对不动产投入的人力或物力凝结,登记部门在登记时也应建立相应制度,不疏登共有人;而物权变动与约定夫妻财产制产生冲突时,应建立夫妻约定财产登记、公示制度来保护夫妻双方以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物权保护原则与夫妻财产制产生冲突时,根据我国婚内民事侵权赔偿现况,建立相应的婚内民事侵权赔偿制度来解决冲突,既具有可能性又具有必要性。
【关键词】:物权 法定夫妻财产制 约定夫妻财产制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3.9;D92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引言8-11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8-9
  • 1.2 本课题研究现状9-10
  • 1.3 本文研究方法及文章结构10-11
  • 第2章 物权取得与法定夫妻财产制的冲突及协调11-23
  • 2.1 孳息取得与法定夫妻财产制的冲突及协调11-16
  • 2.1.1 孳息及其归属11-12
  • 2.1.2 婚姻家庭领域孳息归属冲突12-14
  • 2.1.3 运用孳息区分法解决冲突14-16
  • 2.2 不动产物权取得与法定夫妻财产制的冲突及协调16-23
  • 2.2.1 我国物权变动模式与法定夫妻财产制的冲突及协调16-19
  • 2.2.2 不动产登记制与法定夫妻财产制的冲突及协调19-21
  • 2.2.3 普遍存在的“一人买房、婚后双方还贷”现象21-23
  • 第3章 物权变动与约定夫妻财产制的冲突及协调23-29
  • 3.1 约定夫妻财产制的概念23-24
  • 3.2 物权变动原则与约定夫妻财产制的冲突24-27
  • 3.2.1 引出冲突24-25
  • 3.2.2 探讨冲突25-27
  • 3.3 建立夫妻约定财产登记、公示制度来解决冲突27-29
  • 第4章 物权保护原则与夫妻财产制的冲突及协调29-36
  • 4.1 我国夫妻财产侵权现况29-30
  • 4.1.1 婚内侵权概述29-30
  • 4.1.2 我国婚内财产侵权现况30
  • 4.2 物权保护原则与夫妻财产制的冲突30-33
  • 4.2.1 冲突焦点——石权诉邓国芬案30-31
  • 4.2.2 探讨冲突31-33
  • 4.3 建立婚内民事侵权赔偿制度来解决冲突33-36
  • 4.3.1 建立婚内民事侵权赔偿制度的可能性33-34
  • 4.3.2 建立婚内民事侵权赔偿制度的必要性34
  • 4.3.3 构建婚内民事侵权赔偿制度解决冲突34-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38
  • 致谢38-39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物权法》不能回避的四个问题[J];中国拍卖;2006年11期

2 彭大为;;相邻不可量物侵害的法律规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3 程啸;;不动产登记簿之推定力[J];法学研究;2010年03期

4 郭巍;;探究带有中国特色的善意取得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5 王利明;;《物权法》与证券无纸化[J];证券法苑;2011年01期

6 裴鹏程;雪岭;;拍卖行业呼唤《物权法》出台[J];中国拍卖;2006年10期

7 原帅;;居住权制度研究[J];考试周刊;2011年41期

8 谭思颖;;物权法的经济意义——以物权法的核心价值为视角[J];知识经济;2011年14期

9 白雪;;地上权法律问题刍论[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10 阮传宝;;从居住权制度的源流看我国设立居住权制度的必要性[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鸿志;李升元;;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物权的行政法保护[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胡增祥;;中国渔业权及其在物权法中的设定[A];山东省海洋经济技术研究会2002年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唐建业;黄硕琳;;渔业配额权的法律分析[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杨海坤;张浪;;《物权法》对构建法治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深远影响——从公法学角度透视[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林辉;;《物权法》实施对土地登记影响分析[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6 裴丽萍;;水资源用益物权立法解读[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应松年;;行政权与物权之关系研究——以《物权法》文本为分析对象[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易阳;周训芳;;我国的野生植物所有权制度与野生植物权属管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彭云业;褚尔康;;建构统一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行政协助理论探析[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罗文燕;徐亮亮;;论对不动产登记行为的司法审查——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有关规定[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新生;《物权法》应突破现有拆迁制度的规定[N];中国保险报;2005年

2 ;物权法,,不能忽略妇女利益[N];中国妇女报;2005年

3 大江;《物权法》是一大进步[N];中国改革报;2005年

4 刘利军 辽鲜连 通讯员 游迎;物权法,公民财产保护神[N];长江日报;2005年

5 伐檀 魏文彪;《物权法》目标就是定分止争[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梁忻;三审《物权法》向MBO说“不”[N];中国企业报;2005年

7 李晓东;文物工作者也需关注《物权法》草案[N];中国文物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陈黛;规范房地产市场 物权法也将写入一笔[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叶静;八年磨一法《物权法》三审动两刀[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10 吴晓波;物权法将促房地产市场规范化[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艳军;我国夫妻财产制的发展趋势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2 萧博仁;物权法基本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蔡永民;论物权法视野下的水资源法律保护[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焦燕;婚姻冲突法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赵英;权利质权公示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6 陶云燕;农村土地权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7 刘欣;物权法背景下的矿业权法律制度探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林旭霞;论虚拟财产权[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许光县;清代物权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孙妍;当代中国物权法基本问题的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岚婷;夫妻财产制与《物权法》的冲突及协调[D];湘潭大学;2010年

2 胡正鸣;浮动担保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邹思宇;物权法权利质权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4 张健;论离婚纠纷中婚前按揭房产的处理[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乌仁;论我国夫妻财产制的新变化[D];吉林大学;2012年

6 蒋伟强;不动产预告制度登记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7 许道成;论民法物权中的善意取得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王磊丽;论我国地役权的立法及适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侯成群;论《物权法》对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房忠敏;论善意取得[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35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135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f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