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论确立夫妻日常家事代表权制度之必要——日本夫妻家事代理权制度带来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11-12 02:26

  本文关键词:论确立夫妻日常家事代表权制度之必要——日本夫妻家事代理权制度带来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 第三人保护 日本《民法》第条 法律行为 表见代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代表权 日常生活 司法解释 理论根据


【摘要】:我国《婚姻法》没有明文规定夫妻相互具有家事代理权或代表权,而仅是在相关司法解释中有所涉及,这给实务运用带来一定的障碍。日本《民法》第761条是有关夫妻家事代理权的规定,然而长期以来,日本学界对该条是否是以夫妻家事代理权为理论根据,争论激烈,观点对立,而司法实践也各执一说。1969年,日本最高裁在判例中明确该条为夫妻家事代理权之规定,但该判例的理由部分依然存在模糊之处。从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之需求看有必要在《婚姻法》中增加类似日本《民法》第761条的规定,从而解决相关司法解释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规范审判实践。但从日本《民法》第761条规定之沿革、日本学术界和司法界的争论来看,夫妻一方因日常家事与第三人所为法律行为时,夫妻双方不是代理关系而是代表关系。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9;D931.3
【正文快照】: 问题的提出日常生活中,夫妻作为家庭生活的共同体,不仅在家庭内部形成经济共同体的关系,外部的第三人也常常将双方视为共同体,于是相互代理或代表双方与第三人所为法律行为,乃司空见惯之事。即使没有代理权,由于夫妻之间的特殊关系,一方亦比较容易制造代理另一方的外观,从而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尚国萍;岳红强;;论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刘萍;;论离婚诉讼中的财产分割问题[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解直凤;“妻子偷提丈夫存款”案引发的思考[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谢尊武;;婚约若干法律问题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5期

5 郑春意;;浅析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护[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6 裴丙琦;婚约的立法构想及法律适用[J];兰州学刊;2005年05期

7 杨敏;法律语篇权力意志剖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5期

8 巫若枝;;论中国婚姻法在法律体系中地位研究之误区——兼与婚姻法私法论商榷[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于晶;;我国登记离婚制度的完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莉莉;我国民事司法解释的理论逻辑论纲[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丽;夫妻财产制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2 马荟;新中国婚姻法的制定与修正[D];山东大学;2005年

3 孙静;夫妻财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王丽英;隐私侵权法律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5 马晓梅;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杨莉;婚内强奸入罪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7 王梅霞;我国离婚损害赔偿适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8 彭慰慰;论婚内侵权责任在我国婚姻家庭法中的规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霍凤娥;我国无效婚姻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魏小鹏;非常法定夫妻财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宪忠;物权法基本范畴及主要制度的反思(上)[J];中国法学;1999年05期

2 于海涌;物权变动中第三人保护的基本规则[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罗大钧,杨峰;物权变动中第三人保护的基本规则[J];求是学刊;2001年02期

4 杨峰;物权变动与第三人利益保护问题研究[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石晶,杨玉凯;契约对第三人保护问题探究[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李叶权;关于物权变动中第三人保护的思考[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党国华;商品房预售中预告登记制度的立法价值分析[J];前沿;2005年07期

8 赵莉;论《合同法》第58条规定的不能返还——与日本法相关规定的比较为视角[J];金陵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9 郑轶;论合同的涉他性[J];商场现代化;2005年20期

10 尹红强,杨卫华,赵洋;论物权变动中的第三人保护[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谢庆 本报通讯员 常鹏翱;探寻民法的精神[N];法制日报;2004年

2 ;上家毁约不愿卖房 已签合同会无效吗[N];房地产时报;2005年

3 潘贻杰;应完善我国代位执行制度[N];江苏法制报;2006年

4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万龙;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不动产中的第三人保护(上)[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李学尧;英国信息立法缘何来迟[N];法制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戚进松;物权变动中第三人保护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2 陈训龙;物权变动中第三人保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3 王丹;专家虚假陈述对第三人赔偿责任研究——以证券市场为中心[D];清华大学;2004年

4 柳薇;物权变动中特定第三人的保护[D];武汉大学;2005年

5 刘鹏举;不动产登记公信力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刘成忠;论合同对第三人之保护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冯慧杰;我国责任保险第三人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吴暇;论物权变动中第三人利益的保护[D];延边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73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173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0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