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家务贡献补偿:适用冲突与制度反思

发布时间:2017-11-24 14:28

  本文关键词:家务贡献补偿:适用冲突与制度反思


  更多相关文章: 家务贡献补偿 实践 反思


【摘要】:家务贡献补偿制度,是我国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新增加的制度。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表现出观念冲突、价值冲突和适用冲突。上述冲突导致家务贡献补偿制度的低效与悬置,无力救济离婚当事人的权益和婚姻当事人的利益。为确保家务贡献补偿制度的适用与科学,需对该制度进行解构与反思,以进一步扩大家务贡献补偿制度的适用范围,明确家务贡献补偿制度的计算方法,强化家务贡献补偿制度的实践原则,提升家务贡献补偿制度的救济力度,明晰家务贡献补偿制度的社会性别基调,促进社会性别平等与婚姻家庭的稳定与和谐。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民商法学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BFX072 2011年度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CLS(2011)D25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0D036
【分类号】:D923.9
【正文快照】: 家务贡献补偿制度,是我国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新增加的一项制度。该制度自实施之日起,已经历十年的实践历程。在这十年的实践历程中,该制度的立法价值、社会效果、道德昭示是否得到完满的展现,已成为司法界和法学界关注的目标。探寻家务贡献补偿的适用冲突与制度反思,有助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沃格尔;王来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权理论[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渭清;;中国古代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衍生——以生殖崇拜和原始墓葬为考察中心[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尚国萍;岳红强;;论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冉启玉;;成本与收益:夫妻家务劳动价值的法经济学分析[J];北方论丛;2009年05期

4 关江娜;;凝视影视“第三者”——试论影视作品中的女性“第三者”形象建构[J];才智;2009年13期

5 孙德昌;;浅析婚前财产公证[J];才智;2011年04期

6 于晓华;;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价值观[J];长城;2010年10期

7 田苗;;个性逃离与宿命回归——从女权主义者莫拉格谈起[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缪雪峰;;新疆世居民族传统服饰习俗中的性别烙印[J];昌吉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刘长星;;“自由”走向“超越”——审视《第二性》的女性解放之路[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8期

10 胡苷用;;夫妻共同债务的界定及其推定规则[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来;李雅婷;;基于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人才规划战略[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卓惠萍;论政府对农村性别文化的型塑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翠;当代中国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妇女参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莫文秀;《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改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崔兰琴;唐以降传统法定离婚制度探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秦志远;论基于性别的家庭暴力的民法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莉;红色神话演绎之路[D];浙江大学;2009年

9 米莉;帝制中国的女主与政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张家智;新时期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秀云;《格列佛游记》的女性主义解读[D];宁波大学;2009年

2 龙梅;完善我国夫妻共同债务法律制度的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陈云;80后在校硕士研究生婚恋观的调查与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曾捍民;夫妻共同债务制度之立法与司法实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慧娟;法定夫妻财产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丁亚轩;两性话语的合谋与裂隙[D];河北大学;2009年

7 于晗;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黄t$;民族旅游地少数民族妇女性别角色变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蕊;论夫妻平等的法律保护[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10 马春晓;从比较法的角度看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完善[D];山东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鹏;制度创新的实践反思[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隋保禄;哲学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反思[J];理论学刊;2003年04期

3 张冬梅;蔡东霞;;“课内实践与课外反思”的创新型学前教育教学模式探析[J];世纪桥;2010年15期

4 杜祥平;;论行政法上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沈江平;;“重话”实践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理论月刊;2011年01期

6 沈江平;;“重画”实践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张双荣;论家务劳动补偿制度[J];社科纵横;2005年01期

8 易奇志;新闻出版如何忠诚地实践“三个代表”[J];求实;2001年11期

9 杨超群,孙由德;论邓小平农村改革“两个飞跃”的战略部署[J];肇庆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陈晓熊,张雪伟;党员标准80年实践及理论探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琦;;“教案、学案一体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2 瞿春波;;浅谈教师如何实践教学反思[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来生;;新课标下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的研究——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的探究的教学案例[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4 贾树海;;以市场化精细管理为核心 全面提升煤矿基层区队管理水平[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茂春;;从改制分流实践看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轨迹[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朱盾;苏强生;;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于示范区的实践[A];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水利分会论文集[C];2007年

7 金峥;崔秀芳;;针刀医学临症指导原则的思考与实践[A];首届国际针刀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年

8 罗文悟;邓志平;汪汉生;喻小刚;;湿法熄焦技术的改进及实践[A];苏鲁皖赣四省金属学会第十三届焦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林汝法;陕方;边俊生;李红梅;任贵兴;;苦荞产业之路的实践[A];苦荞产业经济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吕建平;周金玉;李亚红;韩忠良;;云南省农民蔬菜田间学校实践[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元友;资源输出地建立补偿制度迫在眉睫[N];中国企业报;2009年

2 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肖峰;反思出一个良性循环[N];中国医药报;2000年

3 记者 刘裕国;教育 实践 提高[N];人民日报;2000年

4 孙伟华;厦华率先反思[N];中国质量报;2000年

5 尼志坚;经常反思够不够“格”[N];解放军报;2000年

6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刘丰富;关键在实践[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1年

7 陆亨俊;对“新经济”的几点反思[N];经济参考报;2001年

8 主编 董少鹏;反思基金[N];财经时报;2001年

9 韩强;反思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2年

10 赖奕海;经常性实践要经常[N];解放军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庆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演变[D];复旦大学;2005年

2 赵万峰;二十世纪初(1898-1937)文化守成主义的教育思想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5年

3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建明;企业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5 张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贾海丽;经济利益多元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凌欣;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苗光新;印共(马)“人民民主革命”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吴永发;地区性建筑创作的技术思想与实践[D];同济大学;2006年

10 迟丽华;中国城市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正荣;生态伦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几点反思[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2 吴小娥;分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军;中学写作教材的实践与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吴冬梅;中学生物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黄旭午;真性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史继坤;浅析学案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7 林红玲;吉林市第四中学历史双语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蔡正学;中学语文自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晓波;“诚信烟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清华大学;2005年

10 蔡欣;行动研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22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222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6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